用中文,还是用英语写作?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康慨 发布时间:2008-04-1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燃了世界对中国主题英语小说的巨大兴趣,并使得多位以英语写作的中国作家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比起绝大多数用中文写作,再将作品交由译者翻译的作家们来说,少数的英文原创作家似乎得到了海外市场更多的承认。

旅美女作家严歌苓在3月15日结束的香港国际文学节上说:“中国的经济、市场,以及政治,在世界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因而几乎无法对其文学视而不见。”

同在香港参加此次文学节活动的另一位旅美女作家李翊云也说,如果注意一下美国的出版市场,就会看到人们对中国,以及一切与中国有关的东西,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兴趣。

严和李都是到了美国以后,开始以英语写作中国主题的小说,并取得了成功。

李翊云只用英文写小说,并于2005年以其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千年敬祈》获得了首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美联社的报道说,李翊云表示不会去写中文小说。“我真的感到,在英语中我才成了作家,英语成了我写作时的第一语言。对我来说,回到汉语是很难想象的。”她说。

但严歌苓坚持双语写作。她说:“汉语是一门如此的古老、奇妙、画一样儿的语言,我没有办法放弃。”

对严歌苓来说,双语写作既是不同的体验,也让她的作品具有相异的色彩。“我的英语身份粗放、年轻,而且更为直白,但汉语的自我要更为精细——更古老,也更复杂。”她说。

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的海外华人作家,当然不止严歌苓和李翊云。马建(有英国女友做他的专职翻译)、哈金,以及写英文侦探故事的裘小龙都是成功者。就连年青的女顽主郭小橹,也以一部拿语法错误做主题的《简明中英恋爱词典》,开始了自己在英语文学汪洋中的甜蜜历险。

去年7月,《电讯报》刊发了海伦·布朗(Helen Brown)的一篇述评,文章的标题有很强的概括力:《中国制造,世界读》(Made in China, read world wide)。20世纪80年代就移居美国的裘小龙写中国当代背景下的英文侦探小说,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此前,在接受英国《电讯报》的采访时,他说,原本想通过侦探小说这种形式展现当代中国的风貌,让他的美国朋友和同事们了解“一个与赛珍珠笔下不同的中国。”他的系列故事发生在上海,不过在中译本中,改作了“H市”。

但是,“有些人不喜欢我用英文而不是中文写作。他们指责我想取悦西方。”裘小龙说。

在上述作家选择英文原创的同时,更多的中国小说家通过翻译走向海外。以大价钱卖掉海外版权的《狼图腾》成了近年来的一个标志性案例。然而不幸的是,许多译笔粗陋的中国小说也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书店。为Picador出版社担任亚洲小说顾问的文学经纪人托比·伊迪(TobyEady)建议,外国出版商在选书时,首先要懂行——尊重中国的文化,其次要注重翻译质量,不要接受那种毫无文采的英译。

伊迪认为,语言问题就像一堵“大墙”,在英译中国小说和中国作家用英文原创的小说之间,区别十分明显。

“对建筑、陶艺、画作、玉器、雕塑,不管它们是在博物馆里,还是在大街上,我们都能去看,也能啧啧称奇,可我们无法理解汉语口语的内涵。”他说,“我们怎样才能跨界,进入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思考方式的汉语呢?我想只有一条路,那便是文字,通过其历史来理解中国,而不是通过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历史。好的译文要花很长时间,还需要作家和译者之间的合作。几乎没有出版商有这个时间。”

女作家薛欣然(Xinran)的英译者埃斯特·泰德斯利(Esther Tyldesley)痛陈了一番中译英的不易。她强调说,汉语双关语中的微妙之处几乎是不可译的。尽管她在中国生活过四年,还嫁了个中国丈夫,但在翻译《筷子小姐》(Miss Chopsticks)时,仍然需要多次与南京的欣然交流。

她有满满一箩筐问题,比如:“阳春面是什么东西”?再比如:“那个南京女孩子真的喜欢吃一只长满了羽毛、里面还有个胚胎的、煮得半生不熟的鸡蛋吗?”

她认为,语言上的鸿沟之外,中外小说还存在着叙事风格上的巨大不同。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小说在其诗化传统的影响下,更少线性叙述,而出场人物也更多——《红楼梦》的人物超过400个。

文学全球化——更正确地说,是文学市场的全球化——在今日显然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开始关注国外的承认和更多金钱上的回报,并进而寻求进入海外市场的通道。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做法并不总是那么正当。伦敦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贺麦晓(Michel Hockx)便向《电讯报》指出,中国国内有些作家故意“寻求”作品被禁,甚至假装被禁,以此作为打通外国出版商的“捷径”。

但只有文学本身,才是作品生命力最有效的试金石。李翊云认为,当人们对中国不再怀有今天这样巨大的新奇感的时候,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作家才能被人记住。

“看看文学,它总是像一座金字塔。总是最好的作家才能被人读上一百年。”她说,“一旦他们不再觉得中国是如此具?异国情调,如此神秘,我认为到了那会儿,真正的文学就该出现了。”

上一篇: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是“互动关系”   下一篇:商业社会的文学阅读 小说转型从“揭黑”到“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