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学会宽恕 ——读虹影小说《好儿女花》有感

来源:豆瓣 作者:雪暖2011

上世纪九十年代,作家虹影以第一人称写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讲述了一个底层“私生女”在成长中历经的艰难的心路历程和承受的苦难。除了成长,小说还表现了主人公“我”与母亲之间激烈的情感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2009年,虹影提笔写成《饥饿的女儿》姊妹篇《好儿女花》,在这部小说中,同样是写母亲,虹影却用好儿女花俗称指甲花,这样一种最卑微、生命力顽强的花来象征母亲的一生。

在《好儿女花》中,虹影以“我”回乡奔丧的几天里,通过姐姐哥哥的交谈和举止一层层剥开家族谜底,还原了母亲一生所历经的苦和痛,爱和恨。在作者笔下,母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位善良淳朴,温柔贤淑的女性,相反,母亲脾气暴烈,很粗鲁,她不注重外表形象,不温柔,甚至有数位情人。然而,母亲依然是伟大的。她对子女的爱和奉献并不比任何一位母亲少。虹影站在多侧面审视母亲的基础上,带领读者走入那特定的历史情境和家庭环境,在政治变动、经济贫困和不断遭遇的生活波折下,母亲为了孩子和家庭不得不忍受屈辱和摧残,做出很多让人不堪理解的事情。如为了救翦伯伯,母亲遭受了巨大的凌辱。母亲敢爱敢恨,性格刚烈,坚韧顽强。因为拒婚,母亲孤身一人选择出逃,她敢于嫁给袍哥头头。为了爱情,她忍受非议艰难生下“私生女”。又为了一群幼小的儿女和患眼疾的父亲,母亲离开了深爱她的小孙。同时,母亲重情重义,光明磊落。如她坚持看望“我”的婆婆和与翦伯伯的交往中都能看出。就是到晚年,为了不让远在他乡的“我”担心,还要描绘出一幅幸福晚年的版本。

在同类描写成长和家庭体裁的自传体小说里,很少有人像虹影那样,敢于挑战传统道德标签,无情地揭示出家庭成员和“我”的生存本相。她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粉饰现实,不标榜自我,笔触深入到人类心理最隐秘的内理,人性的自私和丑恶,现实的复杂和残酷都有所体现,其审判力度也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具体表现在家族各个成员之间如姐姐们所遭遇的不幸婚姻和生活及他们在母亲奔丧期间的处事方式和态度中所暴露的人性“丑”的真实一面。

在《饥饿的女儿》中,成长中的“我”充斥着对母亲和整个家族的不满和指责。在这部小说中,“我”在经历了一番人生坎坷和打击后,学会了以理解的方式来直视母亲,家庭甚至是伤害她的小唐。这一切源于“我”也即将成为母亲,“我”以母亲的身份在自己母亲身上找到了生命的印证。于是开始与命运和解,与自己和解。她曾对母亲执拗的反叛和伤害,也仅仅源于渴望得到“爱”,这一最原始的女性需求。在自序中,作者提到,“罗厄尔说,当我离开你,世界的心跳停了,为什么我非得离开你,在夜的利刃上劈伤自己?不,上帝,人怎么做才能获得救赎呢?”当作者终于告别了父亲式的爱情和混乱的生活,找寻到了那份生命中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爱她的人,那些常年堆积在心头的阴暗和疼痛,因为有了爱和温暖,学会了宽恕和包容,那份长期饥饿的心灵,也终于得到了救赎。

上一篇:一个苦难女人和一个叛逆女人的双轨迹生活史 下一篇:我心中的虹影--“世界”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