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虹影《饥饿的女儿》
作者:迷途 |
几年前无意中接触到了虹影的小说,一下子上了瘾,直接上当当买了她所有的小说,也找到了她的博客。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子,用自己的努力过着自己自己想过的生活。 几年前读德国文学大师君特·格拉斯的自传《剥洋葱》,从他十几岁写到三十几岁,从靠不住的童年记忆,到他参加纳粹党卫军,罪恶感让他对这段他并没有作恶而只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 “恶”的经历保持了数十年沉默。人之老矣,他终于面对了自己,用自己的手一点点剥开记忆的洋葱,在袒露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的时候,总会有些真实的核一层层暴露出来,总有一些气味刺激泪腺。 在这个擅长粉饰自己、虚假浮华的文字风尚时代虹影用自传体小说的方式写的《饥饿的女儿》她用自己的手,剥开一层层记忆的洋葱,在热泪欷歔中,把个人的历史,展示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历史——这种饥饿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她不道德的出身时期食品的饥饿,是她七十年代灰暗的青春期里性的饥饿,更多的,还是一种灵魂的饥饿。这种饥饿感,甚至是属于她的母亲,属于那个年代。 虹影出生在食物最饥荒的 1962年,且是上有扭曲憋屈性格的哥哥姐姐的“六六”。在那个重庆城市边缘偏僻落后的贫民区,作为幺女,并没享受疼爱,而是遭受着哥哥姐姐的排挤和父母的怨恨,她在恶臭脏乱的环境和底层人民的是非流言里寂寞而叛逆地长大,一直感觉自己和这个家庭的格格不入,却从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她一直感觉有人在偷窥自己,这种期待和恐惧终于在十八岁那年真相大白——她的勤劳愤懑却并没姿色的母亲因为食物和关爱,与小十多岁的小伙子有了孽缘,这就是偷窥她、渴望温暖她的生父。她渴望父爱,但当生父真的伸出双手时,她却残忍地拒绝了,拒绝的方式是用生父给的钱买肉包子,买电影票。可是这种物质和精神的供给并没有改变她。当她带着母亲给她的血液里的疯狂与隐忍离家流浪九年后回家,生父已在思念的折磨中死去,病重的养父欣喜万分,强硬冷淡的母亲变得软弱和温情,拿出她的生父的口琴和他给小女儿的绒帽…… 虹影的骨子里流着叛逆和激情的血,十几岁的她,没有温暖,没有理解,没有尊重,身不由已与已婚而且长二十岁的历史老师相恋,而不久那个历史老师因为害怕历史清算而自杀。她逃离了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杀死了腹中没有父亲的胎儿,开始了放纵与放逐,其实也开始了逃离与寻找。 虹影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的禀赋,就在于她冷静地把自己的伤口一点点打开再撒上盐,在尖锐的痛中写人性的诗篇——善的诗篇,恶的诗篇。这种勇气来自哪里?从我所读过的虹影作品《孔雀的叫喊》、《脏手指,瓶盖子》、《上海王》、《上海魔术师》和一些零星的诗文来看,虹影骨子里潜伏的宗教感——更多的是佛教的轮回之说与她所在三峡地区巫文化里的鬼神敬畏之感,让她平静了下来,这种悲悯与彻悟,把她的人生境界提升了,她能够面对自己,就更能面对世界。所以从《饥饿的女儿》之后,虹影的作品已经有了更大的器宇。 所有的一切,都基于《饥饿的女儿》中的恩怨,那是虹影剥下撒了一地的洋葱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