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书评:《长恨歌》中的上海小姐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shelly译

在那部名为《长恨歌》的出色的小说中间的一段,作者王安忆这样写到,小说的女主角王琦瑶在去旧货行的路上偶遇到12年未曾谋面的旧友程先生。程先生是一个摄影师,在40年代末为王琦瑶拍过照片;照片被等在了杂志上,然后她参加了上海小姐的选美比赛,取得了第三名,那是她事业的巅峰。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是1960年。悲剧和一场不幸的爱恋败坏了她的名声,这时她怀着情人的孩子,但是她拒绝说出孩子父亲的身份。食品的短缺把中国推向了饥馑的边缘,所以程先生心疼她,邀请她共进一顿朴素的饭食:米饭和腊肉。在他的公寓里,“她走进去,先是眼睛一暗,然后便看见了那个布幔围起的小世界。这世界就好像藏在时间的芯子里似的,竟没一点变化……王琦瑶不知道,那大世界如许多的惊变,都是被这小世界的不变衬托起的。”

这段描写就是这个优美的小说的掠影,小说有很多主题,这一段要说的是变和不变的问题——什么能够抵挡时间的流逝,什么被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滚滚流去。这本书描写的时代始于1945,终于四十年后的1985,小说也描写了女人们的生活,这本书似乎使我们想到了张戎回忆她的家庭在毛时代的严酷统治下生活的自传小说《鸿》。但是事实上,两部作品是很不同的。

虽然政治要为王琦瑶所爱的两个男人的死负很大的责任,但是历史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历史进入了人们的意识之中,就像流言——“它们是那些正经话的作了废的边角料,老黄叶片,米里面的稗子”——流言主宰着上海的文化。关于上海的居民,作者告诉我们,“上海的市民,都是把人生往小处做的。对于政治,都是边缘人

纵观全文,属于上海的独特且神秘的弄堂对于其中的居民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场”,为最诗意的书写提供了场景,比如描写闺阁的一段,“上海的弄堂里的闺阁,是八面来风的闺阁,愁也是喧喧嚣嚣的愁。后弄里的雨,写在窗上是个水淋淋的‘愁’字;后弄里的雾,是个模棱两可的愁,又还都是催促,催什么,也没个所以然,它消耗着做女儿的耐心,也消耗着做人的耐心,它免不了有种箭在弦上,钗在匣中,伺机待发的情势。它真是一日比一日难挨,回头一看却又时日苦短,叫人不知怎么好的。”

对于想要逃离这些闺阁的年轻女孩来说,历史被潮流所荡涤。共产党来了,她们绣工精美的旗袍被蓝色的制服取代,高跟鞋也都被填进了火炉。文革使人们毫无秘密可言。但是人们还是在表达着自己的反叛“看那平直头发的一点弯曲的发梢,那蓝布衫里的一角衬衣领子,还有围巾的系法,鞋带上的小花头,那真是妙不可言,用心之苦令人大受感动。”当街上又出现了服装店的时候,一个更加自由时代到来了,购物的热情感染着所有的人,王琦瑶的女儿和她女儿的朋友都热衷于追逐“街上最时尚的潮流”。与此同时,这个城市本身也变得面目全非。到最后几章,老上海变成了污秽的大都市,曲径通幽的弄堂,都被笼罩在了高耸入云但是丑陋不堪的新建筑的阴影之下。

相反,小说中的人物,不论是好是坏,都拥有一个唯一且不变的内核,无论是历史的变迁还是个人的遭际都没能使这些人物发生变化。无论怎样强调“解放”,邻居们也不能放弃保守的道德观念,也不能原谅曾经与有钱有权的李主任同居的王琦瑶。王琦瑶少女时期的好友蒋丽莉,后来成为了一个虔诚的毛的信徒,她穿着绿军装,努力从过去的自我封闭富家女变成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革命者,只有她的灵魂拒绝政治的洗脑。“那时吟的是风月,如今却是铁血热骨,有点献祭的味道。两种都带有夸张的戏剧风格,听起来总叫人不敢全信。”蒋丽莉也喜欢程先生,但是自从程先生为王琦瑶拍过照片之后,他的眼里就只有一个王琦瑶。

最重要的是,王琦瑶的命途最为多舛,但她却是变化最小的一个。王安忆对小说女主角复杂且深刻的描写最能展示她作为小说家的天份。Michael Berry和Susan Chan Egan优美的译文(仅有少数太过美国的美国俚语)帮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王安忆是华语世界里专业评价最高的作家。

虽然我们被告知王安忆的女主角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与感知,但是只有当我们注意到了她生命中一再上演的那些片段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了解她的基本特点——也许王琦瑶不一定了解。她总是有意无意地进入三角恋爱的游戏,但是没能看到她在这过程中给别人带来的痛苦。虽然她聪明大方懂事,但是她却不能完全感受到别人强烈的感情。

小说还用锐利的笔调描写了有关女性友谊的问题——是什么使她们亲密无间,又是什么使她们分道扬镳。王琦瑶不太喜欢自己的笨女儿,她更喜欢女儿的一个好朋友,因为这个女孩儿天生的对时尚的敏锐的鉴赏力使王琦瑶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有时,当她了解自己的美貌可以吸引男人的时候,男人们已经觉得很受伤而选择离开她。但是尽管她有这样的缺点,但是她绝不是冷漠无情的人。她很美,但是却止步于美丽,其他方面都很平凡,她很容易在潮流,财富和男人面前头晕目眩,但是在忠诚和善良面前却迟钝不堪。《长恨歌》的结局暴力、传奇也令人哀伤,读者们也许会沉浸在小说里,像普鲁斯特般哀伤地缅怀流逝的岁月,同样使人感到哀伤的,是王琦瑶的命运,还有,上海那些迷人,但是消失殆尽的弄堂。

上一篇:真正的唐璜,评《宁静的节制》 下一篇:伟大的小说家?伟大的性虐狂?──谈奈保尔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