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歌《昆仑》的启示

作者:东东宝

南宋是武侠的福期,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始于那个时代,如金庸登临绝顶的《射雕》三部曲,温瑞安文动四方的《神州》系列,黄易开宗立派的《破碎虚空》。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网络武侠,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准来,固不说让人惊艳的小椴《夜雨打金荷》,如阿飞《说岳外传》,杨雨《胡笳狂歌录》,凤歌的《昆仑》,也都是网路武侠的高峰之作。其中的《昆仑》,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一部。

实际上,《昆仑》引起关注,始于第二部《花雨江南》主角梁萧的出现。第一部《天骄铁血》,与上述其它作品比较都有不如,第二部的精彩部分,也与时代背景有隔离之感。但是,《昆仑》在创作上的进步轨迹,格外引人思索。

其实第一部《天骄铁血》,武侠的成分不高,大致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主人公从三个设定的场景里,找到了一个戏剧化的归宿。无论从语言、人物、情节、场面上看,不成熟的地方都较为明显,具有练笔的特征。

“歌声清朗豪迈,仿佛一阵长风,吹过山林,渐渐远去,却袅袅不绝。”,本来很有气势和文采的句子,最后一个词却用的有些坏。这样特征的句子和段落,在作品里出现的不少,说明作者才创作上还有所滞塞,表现不够流畅自如。以至于在到了结局的地方,主人公的梁文靖的转变,推动情节发生变化,突兀跳跃之处,也属此类败笔。

在表现角度上,对于伯颜一方蒙军的表述,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也值得商榷。从整体看此类表述并没有太多内在体现,表现的手法也跳跃性过大,与行文的连贯性有所破坏。

此外,就是战争,这已经被认为是一个网络武侠玄幻创作的陷阱。从武侠看,写的最好的还是金庸和黄易。应该说,凤歌把握的还不坏,描写了战争中的人,但毕竟攻城守卫战属于侧面的战争,比较容易写,在战争魅力上难有大的表现。

《天骄铁血》,是写着写着写坏了,甚至无法收拾。网络上的武侠,到了这个程度,往往就不好再继续,作者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是,作者凤歌,却在这个时候,大破已有格局而大立全新之章,完全从另外的角度、另外的人物开始新的故事,原有的主角,直接gameover掉。

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善于写什么,不善于写什么,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体验经历之后如何调整,是很难把握的事情。凤歌既没有完全放弃,也没有刻意调整已有人物,而是薪尽火传,移花接木的传承了旧有的情节。至少对于读者来说,这种方式是非常合理的解决法。

第二部《花雨江南》,从梁萧的出场,就使人有眼前一亮,到了花家山腹,更是豁然开朗,较之前部,有了质的变化。

如果说梁文靖这个人物写的比较有神,但没有出彩,那么到了梁萧,则是神采飞扬,行神兼备了。梁萧骨角之峥嵘,心思之灵奥,变招之机巧,遇合之神奇,可圈可点之处甚多。而到了表现的文字,也非常的流利自如,文白不清的弊病几乎很少见到了。当朝廷中的梁文靖变成了江湖中的梁萧,整个世界就有了不同。

括苍山的山府,写的雄伟又奇妙,体现的非凡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远远的超过了差一些的玄幻作品的构想世界。其中对于古典数理、机械描写,生动而自然,颇多奇妙之处。

具体到数理玄易的场面,在金庸的《射雕》的用的十分神妙,直有信手拈来以为用的味道。但若论到写的具体而微,变化繁衍的正面描写,还要算司马翎仿《射雕》情节而在《金浮图》中的展开描写,其中心机互斗之激烈,情节变化之奇诡,让读者有脑力激荡的体验,不过《金浮图》通篇较差,不推荐全局阅读。《花雨江南》中,则是穷尽个人之思索,主角于困境中寻求破壁之思悟,虽然从情节上有失凝固,缺少互动的阅读感,有传记成分,但由于作者处理的十分到位,在文字上把握精当,读来自有独特的感受。

然而,《花雨江南》写法成功的的背后,也未尝没有危机。一是与时代的隔离感,毕竟,《花雨江南》溶入了虚构中的江湖中,但括苍山中的桃花源不是长久之计,梁萧已经长大,终究还要走入那个时代,要与三教九流互相遭遇,同样的人物于不同的空间中,如何一致的把握?二是梁萧人物自身的定位,这样一个傲气、睿智、锋芒毕露的少年高手,如何在刀锋起舞,其性格如何在成功、挫折、恩仇使命之间展现,是个创作上很难的问题。其三错在金庸的博大,《昆仑》的《射雕》三部曲的影子太浓了一些,甚至能找到不少熟悉的情节、场景、甚至主人公。

以上评述,贬褒之间变化,似乎激烈的一些。然而就我感觉,《昆仑》于创作的启示,还在目前这个作品本身的价值之上。在创作中如何扬长避短由弱转强,因势利导不舍不弃,在《昆仑》中有非常好的体现。不过对于读者而言,我觉得只从第二部《花雨江南》开始阅读就足够了,和第一部的关系不大。

上一篇:读《基督山伯爵》 下一篇:《昆仑》拥护者的几点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