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王重阳创建全真 马丹阳弃家修行

仙佛圣明只在心,何须泥塑与装金?

点烛烧香跪了拜,怎如坐下修自身。

且说周娘子见王孝廉整日里痴痴呆呆、呻呻唤唤的样子,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便叫玉娃去请先生来给他瞧病。

不多时先生请到,周娘子将王孝廉形状情由对先生说明,先生又与王孝廉诊脉。看了半天,并无病脉,于是说道:“是个中风不语的病症,只要多吃几付药,包管痊愈。”说罢,即提笔写了几味药料,收了谢礼而去。

先生走后,周娘子即叫儿子秋郎同玉娃将药办回,用鑵子熬好了倒在碗内,使秋郎双手捧到书屋来。才叫一声爹爹用药,只见王孝廉圆睁双目,狠狠地跺了一脚,吓得秋郎连忙把碗放下,跑了出去。此后再让他送药,他竟不肯再来。秋郎去后,王孝廉偷着将药倒在僻静处。此后,便只有玉娃在他房内进进出出,端茶递水。使女仆妇不敢到他门前,他若看见,便捶胸顿脚,故此都不敢来。就是周娘子念在夫妻之情,进来看他,他也不乐意。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两次,见他如此模样,也不再来。因此众人都说:“好好一个王孝廉,可惜得了坏病。”故人人称他为“王害风”。从此他便被冷落,清清静静,独自一人在书屋内悟道修真,修行打坐。

如此过了一年,一日钟吕二仙又托梦要他去醴泉。他趁人不注意独自一人离开了家门,在醴泉又遇着钟吕二仙。二仙又授予他道书五卷,而后吕洞宾对他说道:“儒释道虽不同宗,但其理相通,《孝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可参读。”言毕与钟离权一同遁去。

且说吕洞宾昔年云游四海,曾在黄龙山黄龙寺遇黄龙禅师。两人在一起谈道说法,很能谈得来,交情很深,从中吕洞宾悟出了儒释道其理相通的道理。至于后人所传说的吕洞宾和黄龙禅师相遇先是逗嘴,后是斗法,而后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则是后人为了热闹而曲解吕洞宾和黄龙禅师的友好往来所编造出来的。尤其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佛道两家不和,相互攻击谩骂,那时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则出现了好多版本。佛教的版本说吕洞宾斗不过黄龙禅师,而且输得很惨,借以攻击道教。道教的版本则言黄龙禅师斗不过吕洞宾,同样输得很惨,借以攻击佛教。吕洞宾曾言:“世言我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shen)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一断贪嗔(chen),一断色欲,是吾之剑也。”

不过说来也很有意思,那一时期的佛道相争竟促进了佛道两家理念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最后使得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使中国的佛教充分融合了儒道的思想和理念;道教也是如此,后来发展起来的全真道,不仅把道家的经典奉为道经,而且也把佛教和儒家的经典作为修道必读之经书。所以现在有了“三教合一,万法归宗”之说。

闲话少说,且说王孝廉得了道书,站在那里捧着书暗自思量:“我若就此回去,装病之事便会被家人识破,日后又会乱事如麻,如此怎还能安心悟道、静心修炼,岂不坏我大事?罢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再说王孝廉私自出了家门,家人不多时就发觉了。周娘子一下子着了急:“这下如何是好,他呆呆傻傻的,可莫跑丢了。”于是慌忙让家人出去找。

家人寻思莫不是又跑到甘河桥上去了,于是径向桥上去找,哪能找得到?家人忙回家禀报,周娘子闻听慌了神,忙央求亲戚邻居四处寻找。

王孝廉背着道书,边走边想,久闻师傅在终南山成仙得道,不如我也到那里去,于是急忙向终南山走去。

王孝廉走到终南县南时村,时年乃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他见此地人善地灵,乃是修道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他在南时村掘地为穴,四周封高数尺,上书“活死人墓”,他还在地穴四周各植海棠一株,言道:“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尔。”并且,他还改名嚞(zhe),字知明,号重阳子。王重阳这个道号,后来居然名扬四海,流传千古。

家人及亲朋邻里在家四处寻他,自是寻不到他。周娘子哭了几场,无奈之下,也只好由他去了。

王重阳在活死人墓里遵照师傅吕洞宾的嘱咐,研读道书及儒释经典,潜心修道。如此修炼了三年,大丹初成,遂离开了那个活死人墓,并迁于刘蒋村与和玉蟾、李灵阳真人为友,各结茅舍而居,至大定丁亥年(1167年)夏,已能出阳神,并有神通变化。他举火将茅舍焚烧,离开刘蒋村开始云游。

王重阳东游至山东宁海(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手提一个铁罐,以乞讨为名,探访修行之人,寻机度人,在这里他度化了马员外夫妇。

宁海的这个马员外,家中巨富,号称“马半州”。名从义,字宜甫。出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日子时。原籍扶风(今陕西),五代时因躲战乱迁居宁海。马员外年轻时,饱读五经,才艺超群,但不愿举士做官。曾有一道士李无梦相之道:“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真大仙之材。”并为其吟诗一首:

身体堂堂面圆耳长,眉秀目俊准直口方。

相好具足顶有神光,宜甫受记同步蓬庄。

马员外娶妻孙氏,孙氏乃宁海豪族孙忠羽之幼女,名富春,乳名渊贞,出生于金太祖天辅三年(1119年)正月初五。她生而柔淑,心性幽静,且聪明伶俐,容貌端庄,诗词歌赋,无不精通。

孙、马婚后,郎才女貎,夫唱妇随,一时倾动宁海。后来生了三子,依次取名为庭珍、庭瑞、庭圭。夫妻两人轻财重义,乐善好施,遇有借贷无资可还者,即将借据烧掉。

一日马员外偶然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两个穿着深褐色衣服的人,其中一人两肩补着白色的补丁,哭着对马员外道:“我辈十万人性命由公所主宰。”说完奔入南巷屠夫刘清家的猪圈里。又见壁上有字写道:“我辈已亥十万人,大半已经辛巳被杀。此门若是不慈悲,后世轴上必遭殃。”马员外醒来后听到猪叫之声。他披上衣服出去一看,见刘清的小儿子捆了两头猪正欲宰杀,其中一头两肩为白色。马员外马上想到,已亥既是猪,遂怀疑其梦不甚吉祥,便去找术士孙子元算卦。孙道:“公寿不过四十九。”马员外感叹道:“生死果不由人啊!”又对孙说道:“我欲寻有道之士,学长生久视之道。”此后马员外每每与客人下棋,常自语道:“此一着不错,当不死啊。”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马员外与乡人战师同、辽阳高巨才同游于范明叔的怡老亭,酒兴大发,赋诗一首:

报元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

终日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哪人扶?

中秋节时几人再次在怡老亭聚会,时逢王重阳自终南县而来。王重阳径直来到怡老亭,有人问道:“布袍竹笠,冒暑而来,何故如此勤快?”王重阳道:“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以寻有仙缘的知己。”他坐下吃瓜,却从瓜蒂开始吃,问其缘故,他说道:“甜从苦中来。”马员外心想:上次所作的一首诗中,有醉中人扶之语,此人是如何知道?遂问其姓名,王重阳答道:“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范明叔道:“此十字曲尽妙意,非神仙不能出此语!”于是众人与其谈道论玄,很谈得来。马员外便将其请到家中,出示自作的《罗汉颂》一十六首,王重阳都随口和之,马员外心悦诚服,便拜其为师,并欲为王重阳筑一茅庵以供其修道之用。

以前的一天傍晚,曾有两只鹤落于马员外家的南园菜园里。王重阳来此竟直指鹤落处为结庵之地,马员外更是惊异。茅庵筑好后,王重阳将庵名取为“全真”,并将其书于庵上。

孙氏对马员外说道:“我观王公面如芙蕖红,目胜琉璃碧,声若巨钟,语如涌泉,堂堂然有正阳之采,当可倾心礼敬。”当晚马员外在梦中作歌唱道:“烧得白,炼得黄,便是长生不老方。”次日王重阳为马员外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

王重阳在马丹阳家住下来后,千方百计地说服这对夫妇弃家入道。马丹阳虽口头称是却迟疑观望。孙氏虽尊重其人品,却不信其道法。但王重阳在全真庵大力宣道扬教,惊动了宁海全州和附近州县的民众,前来听讲和看热闹的,每日络绎不绝。

王重阳在全真庵宣教两个月后,十九岁的青年丘长春自昆嵛山前来拜师入道,接着四十四岁的中年学人谭玉抱病而至,愿拜师入道。

谭玉(公元1123-1185),字伯玉,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涉猎经史,善书法,为人慷慨重孝义。谭玉身患风痹,久治不愈。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谭听说来了个王重阳道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拄着拐杖前往求治。王重阳闭门不见,一直到傍晚谭守在门旁不走,突然庵门自开,王重阳以为“仙缘”所致,便将其叫进庵内同床而眠。次日清晨谭下床,竟发现多年的风痹好了。谭随即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其取道名处端,并赐道号长真子。其后,谭处端即入道乞讨,并服侍在王重阳的左右。

这些马、孙夫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而弃家入道之事却仍在考虑中。尽管如此,夫妇二人一直都是尽心款待王重阳,从不怠慢。

金大定七年九月底,王重阳对马丹阳夫妇说道:“得道之人可不食人间烟火。”马丹阳夫妇将信将疑。王重阳便又对夫妇二人说道:“我欲锁庵百日不食。”于是马丹阳夫妇与王重阳商定,将全真庵筑以环堵,把王重阳环锁在庵内百日,起初每日只送一餐,每旬送一梨。锁庵之日王重阳赐马丹阳一枚梨令其食之,并画一骷髅且题诗一首赠马丹阳夫妇,劝二人随其修道,其诗为:

堪笑人生忧里愁,我今须画一骷髅。

生前只会贪冤业,不到如斯不肯休。

一个月后,每六日只给王重阳送芋栗各六个,每旬送梨递增一个,隔窗送进。到了冬天,风雪卷入庵内,庵内只有笔砚枕席、草垫铺盖而已,但王重阳却在庵内形神充畅,看似温暖如春。十月十一日,王重阳又将一梨分成两块,令夫妇各吃一块。思其寓意乃是:梨即离,分梨即分离。后来王重阳又每六日赐芋栗令夫妇二人吃,思其寓意乃是:芋栗即遇离,遇而分离之意。王重阳为他们所赐芋栗越来越少,六次以后便不再赐之,意在离其亲戚乡里,以至无所不离。

马丹阳每次送梨,王重阳都以诗赠之,马丹阳也随韵和答。王重阳曾作《洞中仙》赠马丹阳夫妇:

你待坚心走,我待坚心守。栗子甘甜美芋头,翁母同张口。

开取四时花,绽取三春柳。一性昭然全待他,玉液琼浆酒。

马丹阳夫妇深致谢意,由马丹阳代笔和道:

不敢心狂走,极谢师真守。芋栗今番六次餐,美味常开口。

不作东牟叟,不恋东风柳。参从风仙物外游,共饮长生酒。

金大定八年正月十一日,王重阳锁庵百日期到启锁,马丹阳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决定遵从师意,弃家随师修道,并给妻子孙氏写了一封离书,就此两人了却了夫妻关系并以道友相称。此时马丹阳还写了一首《辞家》诗:

正做迷迷火院人,苦中受苦更兼辛。

偶因得遇通玄妙,岂肯耽家恋富春。

诗中富春即孙氏之名。孙氏起初对王重阳不大相信,只是见他举止不凡,便对其格外敬重而已。但王重阳的锁庵之举使她震动不小,尤其她见王重阳虽锁环百日,但在出环之时却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她开始相信王重阳,支持马丹阳离家修道,但她自己却不因丈夫出家和王重阳的启发规劝而动心出家,依然决定在家看守着家产及子子孙孙们。马丹阳见孙氏仍在恋家不悟,曾多次劝说催促,并以词赠勉,促其及早出家入道,炼功超脱。王重阳也曾画一天堂图给孙氏看,并对其说道:“汝能出家定有此报。”但孙氏仍不为其所动。

同年二月,马丹阳跟随王重阳及丘长春、谭长真、王玉阳三师弟同赴昆嵛山,居于烟霞洞修炼。一日马丹阳忽患头疼,王重阳命其回家医治。这日王重阳突然对一弟子说道:“马公破坏了道规。”弟子问何以见得?王重阳道:“昨夜我梦到他饮酒了。”他派弟子前去查实,弟子去后回报道:“饮酒乃作药引子,不过喝得太多了。”马丹阳的病越发严重了起来,忽有人来报:“马公就要死了。”王重阳闻听拍手笑道:“我三千里外寻知友,怎会就这样让他死掉?他是因为信道不诚,故此得病。”王重阳遂赐水于马丹阳,马丹阳饮后其病即刻痊愈。王重阳寄语马丹阳道:“凡人学道,先须依此一十二字,断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自今后更无言可说,如不依此,便作灵丹,性命已不能了。”

同年八月,王重阳率众弟子离开烟霞洞到了文登县的姜实庵,建立“三教七宝会”,不少信众纷纷加入。一日王重阳对弟子说道:“马公来了不要让他进来。”九月初马丹阳来到姜实庵,王重阳将其拒之门外。马丹阳只好住到了文登县北面的苏氏庵。十月王重阳要马丹阳立下誓言,并将其写到纸上烧掉。之后马丹阳来见王重阳,王重阳赠诗一首:

掷下金钩恰一年,方吞香饵任纶牵。

玉京山上为鹏化,随我扶摇入洞天。

金大定九年春天,王重阳又率丘、谭、马、郝四弟子回到宁海州,本州名士周伯通建“金莲堂”并特邀王重阳及其弟子来住。王重阳等人住下后,大力宣道讲经,来参访的人络绎不绝。

再说孙氏虽未随王重阳一起出家修道,但她也曾听王重阳在自己家的“全真”庵里谈经说道,故也常常在家独自打坐修炼。一日孙氏正在自己房内打坐,忽见王重阳掀开门帘走进房来。孙氏猛然一惊,慌忙站起身,正要开言问他,却见王重阳笑着说道:“道理精微,道法无边,一体贯通,万派朝宗。要活活泼泼做来,自自然然行去,方为有功。如你这般冷冷清清,孤孤单单,坐在这里,总是无益。岂不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似你这样死坐,使阴阳不能相通,怎能怀胎,怎能产婴儿?”几句话把孙氏说得满脸通红,羞愧难当,退到房门口站下问道:“先生不在金莲堂打坐,来此闺阁作甚?”王重阳又笑说道:“因你背了造化炉,静坐孤修气转枯,大道不分男和女,离了阴阳定不成。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我今明明对你讲,一阴一阳不可无,阴阳配合是正理,黄婆劝饮手提壶,西家女,东家郎,彼此和好两相当,只因黄婆为媒证,配合夫妇入洞房,二八相当归交感,结成胎孕在身傍,十月工夫温养足,产个婴儿比人强。你今依我这样做,立到天宫朝玉皇!”

孙氏闻言气得浑身打颤,掀开门帘跑出房去。她越想越懊恼,不由心中暗暗骂道:“好你个王重阳,平日里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禽兽不如!我家对你不薄,不想你今日竟做出此等下流之事。也不想想我孙某岂是那种轻薄之人,今日侮辱与我,羞煞我了。”孙氏越想越气,她叫来轿子,坐上轿子直奔金莲堂。

来到金莲堂一看,见王重阳坐在那里在和信徒们讲道,不由暗想:“你来的好快!”她忙叫下人去叫马丹阳,心中又骂道:“还再装模作样,畜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