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鹿原》的相见恨晚

作者:珠泪玉烟

《白鹿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继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后,又一部让我推崇备至的文学作品,才开卷,就完全被吸引住了,一气读下来,击节赞叹之余,不禁为自己的后知后觉羞愧,枉我常常把爱好文学挂在嘴边,这么好的一本书,怎么今日才读到?

我记得当时逛书店的时候,《废都》、《尘埃落定》和《白鹿原》三本书是摆在一起的,前两本我都买回来读了,可居然从没想过要买《白鹿原》。其实这本书名气不是没有,还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可我却一次次地与它失之交臂,怪只怪,我是一个标题党的受害者,这本以地名命名的书,没有任何噱头的书名没能吸引住我年轻浮躁的心。还好,最近鬼使神差地在一个中学语文网上读了,“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只是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深深地俘获了我的心,如痴如醉地读下去,被这史诗般巨著征服的同时,也暗自庆幸,还好还好,我正在看这本书,若是一再错过,那该是多大的遗憾。看完书后和一位朋友分享感受,她告诉我说,当年她看过后非常震撼,好像听完声势宏伟的交响乐,脑海中的旋律久久不能平息,我深以为然。

贾平凹和陈忠实都是陕西人,他们的作品都离不开西安那一方水土。只不过《废都》写的是个人的苦难,而《白鹿原》写的是民族的苦难,所以读起来,后者的立意要更高。据我一个在北京参加名师授课的文学研修班的朋友讲,《废都》是白烨出版的,他是到贾平凹的住处拿的原稿,当时贾平娃已经病得奄奄一息‘所以就抛开一切顾虑写了它。他是要留名,又想,死后就听不到各种非议了,所以写得很大胆,因为他认为,一部书要让人记住,就必须带点料,于是就这样了。谁想到后来没死,又活了,他还是要留在这世上接受人们的评论。白烨说当时看完初稿以后,简直无法接受。但过了几年再回头看时,觉得确实有很深的东西在里面,不是一次就能看懂的。《白鹿原》则是完全站在民族与人性的立场上,还原一个客观公正的中国近代史,不带任何的政治色彩,力求真实,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国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叫严歌苓,她的作品,在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方面,也和陈老做得一样好。《白鹿原》刚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很险的,因为里面涉及到了历史上的一些政治阴暗面,当时已经有人准备好要抨击他了。在参加茅盾文学奖评选的时候,经过了几天的讨论后(几天只讨论一部书,这在茅盾文学奖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决定,评,但是前提是要改,改掉一些不合乎政治的内容,而这一点也是史无前例的。本书曾经引起过很多争议,但时间证明,一部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红楼梦》我看了五遍,至今拿起仍然有阅读的欲望,信手翻开一页,每章每回都很熟悉,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挪威的森林》我看了三遍,每次看的时候心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围城》我隔三岔五的就会翻翻,每次都要发出会心的微笑,看到高兴处,会笑出声来;张爱玲的《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每次重温都会感叹文笔的优美;而大仲马的很多情节复杂的作品,比如说《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等,时间长了就忆不起某些情节,闲暇时刻也爱翻翻。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让人百看不厌的,现时书店里某些包装精致印刷精美纸张精华的书,是经不起这样的推敲的,老大的字体,插几份图,翻翻扔一边,便不再想起。而《白鹿原》,则是我想买回家珍藏的好书,是那种想一读再读,信手翻来,每次阅读都有不同感受的书。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白鹿原》,请别再犹豫,享受一次美好的阅读体验吧;如果你早读过了,请别笑话我的后知后觉,和我一起重温一遍这部耐人寻味的好书吧。

上一篇:值得一读的《白鹿原》 下一篇:随写傅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