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另一种形式的哲学,这是我最初的感觉,单纯地把它定义为一种表现形式似乎忽略了它所具有的探究和启示的内在作用。
哲学研究人为什么会是如此地思考和行动,为什么会建立起这样的体系和观念,不奇怪,人的手脚往往比人的脑子转得快得多,人总是在跨出去之后,才小心翼翼地问:这样,嗯,会有什么后果吗?而科幻,则告诉人们,这样的人类,处在这样的哲学意义下的人类,将会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这是在人类迈步之前率先发问。哲学是母亲,科学是老师。
比如,哲学家唉叹人类逐渐被现代技术包围的丧失,而很多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则对应了这种丧失的最极端的表现形式,人类成为机器人的生物电池……当哲学家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科幻大师却描绘出最后一代人类所面临的境地和思索,正如阿西莫夫在他的《童年的终结》中所描写的那般。哲学家对着星空思考灵魂,索耶则已经把灵魂复制进了计算机,于是天下大乱(见罗伯特.索耶的《终极实验》)……
至于科幻与奇幻的区别,网友论衡曾经和我讨论过一番,他的见解简单来说,就是科幻小说所描绘的,在将来终究会有可能实现,而奇幻则不同,一个魔法世界永远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当中。我的意见和他差不多,科幻的对象是在现实的科学水平的理论基础上在将来有可能实现的场景(包括背景、技术和社会体系等),与一个充满精灵和矮人的魔法世界不同。
看了科幻版块版主的文章,她问:“科幻作为什么而存在?是手段,还是目的?”而我的回答是:现在我以为,科幻小说在更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种形式。
有人人都爱读的写的好看的科幻小说,比如《月亮孩子》,也有大多数人认为不好看的但是却是经典的科幻小说,比如《沙丘》。所以,如果说科幻小说是手段,那么那些写出大多数人不觉得好看的科幻小说的作家们岂不是失败者了?如果说科幻是目的,道理也是一样,目的是什么?给少数人看吗?没达到被大众接受的目的,那么何谓之经典?
科幻只是一种形式,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可以有沉重诲涩的经典科幻小说,它们未必被大多数人理解,但是它们成功地透彻地表达了某种思想,严密而富有哲理;也可以有轻松好看的科幻小说,它们讲述了一个奇妙的故事,其中也渗透着对未来的讽刺,给人们一个小小的自嘲。科幻作家们借助科幻这一形式,表达他们看待、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建构容纳自己思想的一个完美的躯壳的目的。而读者可以有选择地去阅读它们,但小说作者并不强行推行自己的理念。
科幻是文学,但也不仅仅是娱乐文学,科幻小说中的一部分可以归入娱乐文学的领域,但是还有一部分是独立于任何文学类型之外的,它有自己的严格属性,也由此而赋予了迷人的魅力。不管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能够体现出一种思想上的锤炼,让人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一种踏实的思考,兴奋也好,困惑也好,愤怒也好,无奈也好,科幻小说也就获得了共通的价值。
科幻小说首先必须符合科普读物的标准,也就是不能犯常识性的错误,即“硬伤”,当然,这是科幻小说建立的基础之一,但不是科幻小说的标准,科幻小说的标准应该是在解决了常识性问题之后再定义的。科幻小说宣扬的普适价值和人文精神是激励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动力和指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幻小说作家把人类可能面临的未来先拿出来亮相,或者批判,或者枪毙,以此给予人们躲避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从这一点来说,如果我们要创作科幻小说,尤其是创作好的科幻小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作者自己的心里有一杆明确的秤,有一个批判的标准,对未来有自己的坚定的信念,那么他写出来的东西才可以感染别人。
目前我们的年轻科幻作家缺乏优秀的作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还缺乏生活的阅历,还未形成明确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个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理解,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在别人的观念中挑挑拣拣,看到好的就拿来,暂时不理解的就放弃。这样的话,首先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写作基准,再次就难以说服读者。
来源:http://chongdidi.blogb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