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爱与痛的边缘:郭敬明的第一本书

2001年5月,还发生了件喜事,不过不是我的,而是郭敬明的。

一天中午,突然收到郭敬明mail,开头便是:我要出书啦,恭喜我吧。

信一如既往的不长,大体意思是:他拿了新概念一等奖后回到四川没两天就收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一个自称姓李的编辑的电话,说愿意给他出书,有长篇小说最好,没有就做合集,反正只要字数足够就成。郭敬明立即把自己两年来写的十几篇、约13万字的散文发给了对方,然后前两天又接到此李姓编辑回复,说文字审查已经通过,即将进入制作阶段。他听了后很兴奋,所以急忙想告诉我这个好消息,让我也开心开心。

我确实非常开心,要知道,2001年初出书对我们而言真的还是一件非常困难、极具诱惑力的事情啊。在网络上写,顶多也就是个网络写手,可出书了,就是作家了,冰火两重天的身份呢。我立即回了封mail,对他祝贺,只是在祝贺他的同时提醒他多留个心眼,现在世道很乱,骗子特多,千万别上了小人设下圈套。我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身边有朋友曾经上过此类当:接到一个自称出版社编辑的电话,说看中他的稿子,愿意帮他出书,但是需要提供几千元制作费,等图书一发行后立即支付上万元稿费,结果制作费打到对方账户上,人便立即消失踪迹。在信中,我还很好奇地问他到时候准备在书上署名作者是郭敬明还是第四维,对我而言,这的确是个问题。

很快就收到郭敬明的回信,信中让我大可不必担心他会遇上骗子,因为他早已打电话到东方出版中心确认过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同时郭敬明还说第三届新概念一等奖总共有四十个人,每个一等奖选手都接到东方出版中心的约稿电话,但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五个人手头上有足够字数的稿子,其他三十几个人只能眼睁睁错过这次绝好的机会。

“还好我平时写了很多,真是没有白费。”在mail中,郭敬明如此感叹,继而又说:“不过,就算我字数不够,我也一定会赶出来的,这个机会太好了,绝对不能放弃。”Mail里,郭敬明还说书的名字已经确定下来了,叫《爱与痛的边缘》,虽然他也觉得这个名称有点儿傻,并且自己其实是想到了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名称叫《昼夜双生》,可这家出版社的编辑老师根本没有重视他的智慧,在嘲笑了他想的这个名称太浮华、太抽象后随手拿来一首流行歌曲做他书的名称。对此,他虽然非常有意见,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能够把书出出来,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牺牲。至于书的署名,毫无疑问是郭敬明,原因很简单,第四维只是一个虚拟环境中的代号,在网络上可以这么叫,在QQ上可以这么叫,但是书籍面对的是更为大众的读者群,他需要让别人知道的是他这个真实的人。况且,以后他还会出很多书,如果这次叫第四维,以后再更改成郭敬明就很不划算,因为这次积累下来的名气就无法顺延到下本书上,而对一个作者而言,署名前后不统一将会是一件非常吃亏非常尴尬的事情。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坚决避免混乱。

在这里,郭敬明再一次向我展现出他强大的把握机遇的能力,以及对市场或者说对目标人群内心高明的洞察力,正是凭借这些能力以及异常勤奋的态度,此后的几年他一路过关斩将,节节升高,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他亲手操刀的图书无一不市场大卖,他俨然成了很多文学少年的精神领袖。

而另外一个著名青年作家颜歌显然没有他如此聪明,颜歌的前两本书都是用的这个笔名,到第三本书的时候突然用了自己真名,只是为时已经晚了,对她的读者而言,笔名早已经根深蒂固,想一下子改正过来谈何容易?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她的第三本书卖得远远不如前两本好,很多喜欢她的读者看着她的第三本书时候根本无动于衷,还以为是一个新作者的作品呢。

Mail的最后,郭敬明告诉我他书的封面居然是出自《八月未央》同一家设计公司,对此他非常满意,预计书将在八月面世,到时候千万别忘了去书店买一本。

好家伙,居然给自己做起广告来了,干吗不送我一本还非让我自己掏钱去买呢?

如果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我现在应该停止叙说关于这本书的后来情况,但此刻我强烈地想破个例:2001年8月份,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正式全国发行。与之同一系列的还有四本,其中另外两个作者后来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一个是前面提到的乱世佳人甘世佳,还有一位是现在正在复旦大学读研的格桑花儿周嘉宁。甘世佳写的那本书名叫《十七岁开始苍老》,周嘉宁书的名称是《流浪歌手的情人》。还有两个作者我不认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套丛书的质量真的非常高,特别是甘世佳、周嘉宁、郭敬明此三人的作品,一本胜于一本,每个人都将青春的伤感和成长的惆怅描写得入木三分,让人觉得很美很美。

这两年,青春类图书漫天飞舞,质量却让人大跌眼镜,真可谓世风日下。

在这里,再交待一个小段子,蛮有意思的,就是出他们这套书的东方出版中心李姓编辑,此人太强了,以拖欠稿费闻名天下,我不知道郭敬明那套丛书后来有没有拿到版税,我只知道后来他帮很多青春写手做的书几乎都没有给版税,理由是他家正在装修,资金短缺,一开始大家伙还挺理解,不好意思总催着要,没想过了两三年稿费还不给,过去一问,此人居然还在说自己家里在装修。因此,装修成了此人的招牌,渐渐在我们中间传出了名声,结果自然是谁也不敢把稿子给他了。2004年,江湖上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很强的编辑,就是中国文联的王老师,此人更强,天天和N个80后写手联系,说要给人家出书,把人家包装成韩寒,可是光说不练,伤了无数人的心。这一男一女南北呼应,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夺命双煞”,闹出不少笑话。

综上所述,因为我和郭敬明、许菁的亲密关系,2001年4月、5月绝对是美好的、让人无比回味的两个月。

此话的另外一层意思便是:到了6月,好日子也就没了。

没错,接下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真的让我想哭也没有眼泪——费什么劲嘛,就是欲哭无泪。

好戏上演啰,恶梦开始啰,一草又要哭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