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书屋 > 《芈月传(全集)》->正文

芈月传(全集) 第二卷 第三十九章 谋士策
作者: 蒋胜男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公孙衍在魏卬面前虽然自负,但他的内心之中,却着实有些焦虑不安。     商君之后,再无商君。     商鞅之后,天下策士看到了这份无与伦与的成功,纷纷向着咸阳进发,自信能够再创商君这样的功业。然则,秦国再不是当初那种穷途末路到可以将国运孤注一掷地托于策士的秦国,秦王驷自商君之后,好不容易在维持新政与安抚旧族中间找到平衡,亦不愿意再出来一个商君经历动荡。     国不动荡,何有策士的用武之地?     公孙衍虽然坐在商鞅曾经坐过的位置上,但内心却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再造商鞅的神话。拨剑四顾,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焦虑,他寻找着每一个可以建立功业,可以操纵政局的切入点。     与魏卬的交往,是旧谊,也是新探索。而魏夫人试图立太子的游说,又何尝不是一个试探秦王心意的方式。     公孙衍冷眼旁观,一开始,秦国诸臣亦是观望。但不料近日却渐有风闻传说,说秦王本就有意立太子,所以才会纵容说客游说。     此言流传,便有一些臣子们悄然动心。之前秦宫之中几乎都由魏女独宠,公子华亦可算得秦王最喜欢的儿子。之前许多人猜测魏夫人可能为继后,虽然这个猜测被楚女入秦的事所打破。但是,焉不知秦王会不会为了势力上的平衡,而立楚女为后,魏子为储呢?     便有臣子暗忖,若秦王当真有此时,此时能够抢先上书,拥立公子华为太子,便能够向未来的储君卖好。便是猜错了,此时楚国来的王后连孩子都未怀上,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这样一来,在朝堂上便有大夫上书,请立太子。     此时并非立太子的最好时机,秦王还在盛年,王后新娶,嫡子未生,而庶子却有数名。然而,如果秦王计划对外扩张,那么他不会在此刻立太子,因为他对江山有无限的期望,那么他对于储君,同样有着无限的想象。如果秦王想对国内进行政策的变更,则他会在娶楚后之后,再立魏子,以安抚两个强邻,好让自己推行对内计划中无掣肘之苦。     公孙衍想试一试,只有零星的上书是不够的,只有演化成让秦王驷不得不应对的事情,才能够测试出秦王真正的心意来。     且他身处高位,对君王心意更要测知一二,魏夫人素日常有信息与他,他亦投桃报李,加之魏卬又曾向他请托。如此,种种原因聚在一起,于是他在推动着群臣把此事越演越烈之后,最终也顺水推舟,加入了请立的队列。     公孙衍在等着秦王驷的回答,然而忽然有一人加入进来,打乱了他的节奏。     客卿张仪直至公孙衍发出请立的建议之后,忽然发难,而站起来表示反对,他以秦王春秋正盛,议立者是有意推动父子对立。又云王后尚无嫡子,若是将来王后生下嫡子,则二子之间何以自处?     张仪于朝堂,洋洋洒洒,大段说来,看似直指公孙衍,却又句句抓不着把柄,他的话语又极富煽动力,最后甚至让许多原本保持中立的人,不知不觉亦对他的话连连点头。     秦王驷不置可否,只说了一句容后再议,便退了朝。     消息传至后宫,魏夫人心中一凉,知道最好的时机已经失去,不由地将张仪恨之入骨。     芈姝听到消息,却是欣然已极,忙找了芈月来一起庆祝:“妹妹,今日朝议,张仪驳了公孙衍等人议太子之立,这真是太好了。”     芈月也笑着恭喜道:“想来大王必是正等着阿姊的嫡子出世,才好立为太子呢。”     芈姝得意已极:“我亦作此想。”说着便令人去请示秦王是否与王后共进晚膳,并说要亲手制楚国之佳肴,请秦王品尝,这边又令人准备厚礼,令芈月再去谢过张仪。     她今日心情极好,于是又再一次劝芈月搬回到她殿中居住,见芈月又以与幼弟居住不便为由拒绝,便不在意地道:“有什么关系,让你弟弟也一起住进来罢了。”     见芈月不以为然,她想了想,还是附在芈月的耳边低声把原委说了:“我听说,男孩子的阳气足,有助于妇人怀上儿子……”     芈月瞪着芈姝无言以对,这种忽发的奇想,也不知道是谁灌到她脑子里来的,想了想,正色问她:“阿姊,这种事,你还有什么听说过的,甚至已经在做过了?”     芈姝脸红了红,欲言又止,芈月还待再说,却见玳瑁已经笑得一脸殷勤地过来了,她素来厌恶这个楚威后身边的恶毒妇人,又知芈姝是因着楚威后的缘故,又是极易听信玳瑁的话,当下便不愿再说,只叮嘱一声:“大王是个心里有数的人,魏夫人又虎视眈眈,阿姊莫要多做什么,落人话柄。”     芈姝亦知她是好意,也忙应下了,芈月便让女萝取了礼物,再度出宫去了张仪府中。     芈月将一盒金子放到张仪面前,问他:“张子早知道有今日?”     张仪坦然叫侍童把金子收下:“张仪爱财,只会自取,不会乞求,也不会被钱财所驱使为奴。”     芈月看了他的神情,忽然感觉到了一丝熟悉的狡黠之色,忽然若有所悟:“我记得当日张子在楚宫时,亦曾放风说要往列国,为大王寻找美人……”     张仪大笑拍膝道:“知我者季芈也……”     芈月惊得不再跪坐,而长身立起,双手按在几案上,似居高临下俯看张仪:“所以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张子一人操纵?是你放风说大王要立太子,把所有的人都算计进去了?”     张仪摇头道:“起初这事,我倒是没有插手。原只是那位魏夫人想要我游说大王立太子。我本来不感兴趣,但后来听说她又向公孙衍等许多重臣都一一送礼……”     芈月便已明白:“那她真是自作聪明,却不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若是人人都求到,人人都答应帮忙,那不成功也就是人人都没有责任了。而且,她尤其不应该在求了张子以后,又去求大良造。”她揶揄道:“以张子你比针眼还小的心胸……”     张仪大笑:“季芈不必挤兑我!不错,我张仪的心胸可以容纳四海,却也会锱铢必较。我与公孙衍不合,她却先求了我再去求公孙衍,是欺我不如公孙衍吗?”他自负地一挑眉:“所以我故意放出风去,说大王有意议立太子……”     芈月又坐了回去,还舒缓了一下坐姿:“结果,魏夫人上了当,王后也上了当!”见张仪微笑,不禁有些诧异:“张子挑起这种事端,难道就仅仅只是为了取财吗?”     张仪笑道:“敢问季芈,这天下是什么样的天下。”     芈月道:“大争之世,人人皆有争心,不争则亡。”     张仪点头:“对极了,不争则亡。可我问你,争从何起,为何而争,争完以后呢?”     芈月一怔:“这……”     张仪伸出双手,握紧又放开:“这双手可能抡不动剑拉不开弓,可是天下争斗,却在说客谋士手中。大争之世,只要有争斗就是说客们谋利之处。说客没有王权没有兵马也没有财富,如果天下太平无事,说客们就永远是说客。可是人心不足,争权夺利,想要付出最少代价得到最多的东西,那就必须借助说客谋臣的力量,说客们挑起争斗,就能够借别人的势为自己所用,今日身无分文,明日就可一言调动天下百万兵马为他的一个理念、一个设想而厮杀争斗。在这种争斗中,轻则城池易手,重者灭国亡族。争由说客起,各国君王为利而争,争完以后,仍然是说客来平息争战。”     芈月听着张仪这一番话说完,忽然只觉得有一些自己原来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她自幼就学于屈原,学得是家国大义;她喜爱庄子的文章,讲的是自在逍遥。却从来不曾有人似张仪那样,将玩弄人心、谋算山河的事,说得如探囊取物,说得如案几游戏,甚至说得如此激烈动人。     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久久不语。     张仪亦不再说,只是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她。这个女子,在他最落魄的时候见着了他,看过他最狼狈的样子,他亦见过她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     他是国士,她亦是国士。在他的眼中,她是楚国公主也罢、是秦宫后妃也罢、是一介妇人也罢,对于他来说,她是那个与他第一眼相见,便能够与他在头脑上对话的人。他能懂她,她亦能懂他,这便足够。     现在,她是一只未曾出壳的雏鹰,混混噩噩,不敢迈出最关键的一步来,便如他当日混混噩噩地在昭阳门下一样。但他很有兴趣,看着有她啄破自己的壳,一飞冲天的那一刻。     他愿意等,因为对于他这种过份聪明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其实会在大部份时间因此显得很无趣,能找到一两件有趣的事,是值得慢慢等的,若是太急,反而无趣了。     其实黄歇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只是,黄歇的身上少了一些有趣的东西。那些东西,非经黑暗而不足有,却因经历了黑暗,显得更危险、也更吸引人。     这种体质,他有、秦王有、眼前的这个女子身上,亦有。     也唯其如此,有些话,他愿意告诉眼前的这个女子,因为他知道她能懂,哪怕她现在不懂,终有一天会懂的。     而她一旦懂了,这个天下,将会有不一样的走向。     芈月独自出神了很久,才幽幽地道:“张仪爱财,只会自取。所以你利用了王后和魏夫人之争而获利,更在挑起风波和平息风波后,抬高了身份。”     张仪微笑:“你要这样理解,也算可以。”     芈月道:“难道还有其他的用意不成?”     张仪冷笑:“后宫如何,与我何干,太子谁做,与我何益。你忘记了,我是什么人?”     芈月慢慢地道:“张子是策士,要的就是立足朝堂,纵横列国。”     张仪点头:“不错。”     芈月继续想着,她说得很慢,慢到要停下来等着她想好:“你不是收礼办事,是借礼生事,张仪抚须微笑:“知我者,季芈也。”     芈月却叹了一声:“我却宁可不知你。”     两人沉默无语。     这时候,庑廊上的脚步,或许才是打破沉默最好的插入。     张仪身边那个侍童恭谨地在门外道:“先生,魏夫人又派宫使来了。”     芈月站了起来:“张子,容我告辞。”     张仪却举手制止道:“且慢。”见芈月诧异,他却笑道:“季芈何妨暂避邻室,也可看一出好戏。”     芈月会意,当下便暂避邻室,但听得那侍童出去,不久之后,引了数人,脚步杂乱而沉重,似还抬着东西进来。便听得邻室有人道:“奴婢井监,见过张子。”     但听张仪淡淡道:“井监有礼。     又听得井监令小内侍将礼物奉上:“张子,这是魏夫人的一点心意,请张子笑纳。”     张仪道:“无功不受禄,张仪不敢领魏夫人之礼。”     井监挥手令小内侍退下,陪笑道:“张子说哪里话来。其实我们夫人对张子是最为看重的,只是身边总有些过于小心的人,想着人多些事情也好办些,却不晓得得罪了张子。夫人也晓得做事差了,因此特派奴才来向张子赔礼。”事实上,魏夫人恨得差点想杀了张仪,幸好卫良人及时相劝,又请教了人,这才决定结好张仪,这个人既然不能除之,便不能成为自己的障碍,若能为自己的助力,才是上上策。所以,最终还是派了井监来示好。     张仪故作思忖:“非是我张仪无情,只是你家夫人断事不明。人人都以为大良造是国之重臣,求他自然是更好。只是越是人人都认为可做之事,做起来就越不容易成。”     井监道:“张子这话,奴才是越听越糊涂了。”     张仪道:“凡事有直中取,曲中取,这两条路径是不一样的。敢问立公子华为太子,你家夫人意欲直中取,还是曲中取?”     井监尴尬地道:“嘿嘿,张子,瞧您说的,此事若能直中取,还来求您吗?”     张仪一拍大腿道:“着哇,求我是曲中取,求公孙衍是直中取,一件事你们既想直中取,又想曲中取,以昏昏思,能成昭昭事焉?”     井监恭敬行了个大礼道:“张子之言,如雷贯耳。还请张子教我。”     张仪道:“大王春秋正富,嫡子未生,他哪来的心思这会儿立太子?若早依我,以非常之法曲中取,此事早成。偏让公孙衍在朝堂上提出来,岂不是打草惊蛇?以后若再提立公子华为太子的事,只怕张不开嘴了。”     井监抹汗道:“正是,正是。”     张仪道:“唯今之计,那就只能曲中取。我且问你,大秦以何立国?”     井监不假思索:“大秦以军功立国。”     张仪微笑不语。     井监顿时明白:“张子之意,是要让公子华先立军功?”     张仪漫不经心地道:“当日楚国屈原曾经试图联合五国同共伐秦,此事虽然在楚国被破坏,但诸侯若生此事,合纵还是会继续实施。大秦与列国之间,战事将发。我自会设法奏请大王,和公子华一起领兵出征。公子华若以庶长之名久在宫中,而大王其余诸子不谙兵事,你说大王将来会考虑立谁为嗣?”     井监如醍醐灌顶,激动地站起来向张仪一揖:“多谢张子。此后魏夫人当只倚重张子,再无他人。”     张仪却只呵呵一笑:“好说,好说。”     见井监走了,芈月推开门,从邻室出来轻轻鼓掌道:“张子左右逢源的本事,又更加厉害了。”     张仪矜持道:“季芈夸奖了。”却见芈月向他行了一礼,张仪诧异:“季芈何以多礼?”     芈月叹道:“妾身如今身在深宫,进退维谷,还请张子教我。”她此时实在是有些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她自年幼时起,便一心要脱离宫庭,逍遥天外。不想一步错,步步错,为了替黄歇报仇,为了胸中一股不甘不服之气,为了张仪的激将,她又入了宫庭。     而如今,她在宫庭中所有的努力和挣扎却无法达到目地的时候,她想,她是不应该抽身而出了。可是,如何才能够再一次离开这宫庭呢?     她想请教眼前这个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事可以难得到他的聪明人。     不想张仪却摇了摇头道:“季芈,旁人我倒有兴趣教,只是你嘛,实在是不用教。季芈,许多事其实你都知道,也能想到,只是如今你却不肯迈出这一步来。一个人过于聪明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许多应该经历和面对的事情,都想凭着小聪明去躲开。许多摆在眼前的事,却非经大痛苦大挫折,而不肯睁开眼睛去看。”     芈月恼了:“你又是这句话来敷衍我,亏我还当你是朋友,告辞。”     见芈月转身离去,张仪看着房门叹息:“季芈啊季芈,你掩耳盗铃,还能维持到几时?”     宣室殿内,秦王驷正与樗里疾议事。     在外人眼中,或云过去大良造公孙衍深得秦王倚重,或云近来客卿张仪可令秦王言听计从,但事实上,真正能够被秦王驷倚为心腹,无事不可直言之人,却只有樗里疾这个自幼到大一直紧紧追随,任何时候都可以让自己放心把后背交给他的弟弟。     此时秦王驷便将公孙衍策论交给了樗里疾,问道:“你看这公孙衍上书,劝寡人或伐义渠、东胡等狄戎部族,或征楚国,你意下如何?”     樗里疾看了看,沉吟道:“臣以为不可,魏国自雕阴之战以后,国势衰弱,这只病了的老虎我们不抓紧时机把他打下去,恐怕以后就难办了。再说,魏国是大国,不管割地还是赔款,都有利可图。而义渠、东胡等狄戎,是以游牧为主,一打就逃,一溃就散,得不偿失。更何况……”     秦王驷见他吞吞吐吐,便问:“更何况什么?”     樗里疾直视秦王,劝道:“大王,公孙衍身为大良造,执掌军政大权,手中的权力几乎和商君无异。当日先公封商君为大良造,将国政尽付商君,为的是支持商君变法。而公孙衍的对国家的作用却远不能和商君相比,臣以为封他为大良造,实有权力过大之嫌。公孙衍不能警惕自守,为国建功,却把手插进后宫之争中,意图谋立太子,大王不得不防啊。”     说到这里,樗里疾也不禁叹息一声。     且说公孙衍虽为大良造,乍看上去,与商鞅权势相当,秦王驷对他也甚为倚重。但实际上,秦王驷与公孙衍之间的关系,却远不及当日秦孝公与商鞅之间互为知己,以国相托的默契和信任。     公孙衍心中亦知此事,心中不免有些不安,以商君曾刑太傅公子虔、黥太师公孙贾之前例,欲寻一个有违法度的公子重臣处置而立威。樗里疾知其意,处处小心避让,两人这才没有发生冲突。     然而终究心中埋下怨气,且公孙衍于秦之功,实不如商君,尤其在头几年见其征伐之利后,这几年无所建树,见秦王驷已经有些不喜,便终于把忍耐了甚久的话说了出来。     秦王驷亦知其想法,安抚道:“樗里子,寡人知道你的意思。如今军国大事,还离不开公孙衍。”     樗里疾摇头,不以为然:“大王,商君变法,虽然国力大振,军威大壮,可我大秦毕竟国小力弱,底子单薄。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胜仗,可是青壮年都派出去连年征战,田园荒芜啊。虽然也得到一些割地赔款,但是收不抵支,这些年来都是靠秘密派出商贾向楚国和巴蜀购买粮食才能够运转得上。大王,秦国不能再继续打仗了,要休生养息啊。”     秦王驷沉默。     铜壶滴漏的声音一滴滴似打在樗里疾的心上。     过了好一会儿,秦王驷才长叹一声:“是啊,秦国是不能再继续打仗了,打不起了啊。可是秦国却又不能不继续打仗,大秦立国,一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大秦一味休生养息,只怕什么样的东西都敢欺上来了。”     樗里疾叹气道:“说得也是啊。”忽然想起一事,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呈上道:“大王,这是臣入宫前,客卿张仪托臣交给大王的策论。”     秦王驷接过竹简,诧异道:“哦,这张仪自楚国跟着寡人来咸阳后,寡人故意冷着他,就料定他一定不甘寂寞,如今这是要写一些惊世之论出来了。”     秦王驷飞快翻看着竹简,看着看着,忽然又卷到开头,再仔细地一行行研读过来。拍案赞道:“善,大善!疾弟,你可曾看了没有。”     樗里疾摇头苦笑:“臣弟自然是看过了,可是觉得忒荒唐了些,诚如其说言,就这么不动一兵一卒,能够搅得列国如此?我们只消打几场小战,能够得到大战更有利的结果?”     秦王驷叹道:“此人有些鬼才,你看他当年一文不名,就能够将楚王及其后妃耍得团团转。”他抬头,看着樗里疾,两人相视一笑,秦王驷继续道:“他既然敢夸此海口,且让他试试也好。如果他能够三寸舌胜于百万兵,那么他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     樗里疾鞠身应道:“是。”     见樗里疾离开,缪监悄悄进来,又向秦王驷低声回了芈月再度奉王后之命出宫与张仪会面之事,秦王驷点了点头,不以为意。王后能有什么心思,他闭着眼睛也能猜得出来……终究,不过是后宫女人的心思罢了。     缪监退出,秦王驷却看着几案上的匣子沉吟,这是当日樗里疾在打扫战场之后,找到的一只玉箫。只是当日芈月已经被义渠王所劫,因此这只玉箫,就留在了他的手中。     只是,如今……     他想到了那个小女子,倔强、大胆、无所畏惧,又心志坚定。他喜欢芈姝那样的女子,省心、简单,可是他亦是不由自主会去欣赏那个跟她完全不一样的女子。     想到这里,他站了起来,顺手取上木匣,沿着庑廊信步慢慢走到了蕙院门口,却见芈月正在院子里教魏冉用沙盘写字。     但听得她轻声说:“这四个字是什么,小冉认得吗?”     但听得魏冉脆生生的童声道:“是‘岂曰无衣’。”     秦王驷笑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这么快就教到这首诗了吗?”说着,推门走了进来。     芈月闻声抬头看见竟是秦王驷到来,心中一惊,连忙行礼:“大王。”     秦王驷进来时,便见院中一场沙地,上面用树枝写着诗句,芈月与魏冉正蹲在旁边,显见正在教弟习字,见了他进来,忙站起来行礼。     秦王驷凝目看去,见芈月低着头,神情拘谨,心中有些不悦,他看着芈月好一会儿,才笑道:“你怎么如此拘谨,莫不是你还记恨寡人毁了你的心血吗?”     芈月知他说的是之前自己私制节符为他所毁之事,不禁汗颜,垂首道:“臣妾岂敢,是臣妾愚蠢冒失,若非大王睿智,臣妾做出这样失当的事情,必会被人治罪了。”     秦王驷也笑了:“你能自己明白,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女萝正侍立一旁,见状连忙领着魏冉行了一礼之后退出,院中只余芈月与秦王驷二人。     芈月低头,却不知他忽然到此,出于何因。她当日入宫,原就是存了查出幕后黑手为黄歇报仇之心而来,如今人是查出来了,可是却仍然无法报仇。细想之下,此番入宫也不过是助得芈姝一点助力,但秦王驷为人精明,便是没有自己,芈姝也当无事。自己查了许久,却不如秦王驷轻轻巧巧,便查出幕后之人来。细思量此番进宫,竟是完全无用,反而将自己陷在宫中,不如早谋脱身之策。     也是因此,她对秦王驷实是没有半点的遐思,实是避之不及,心中正思忖着如何早早将他打发走,思考半晌才道:“臣妾还未来得及向大王道谢,幸亏有大王派缪辛跟着臣妾,臣妾才免得杀身之祸。”     秦王驷并不知此事,闻言一怔:“怎么?你出了什么事?”     芈月诧异地道:“大王不知此事?”当下便将自己奉命去见张仪,回程之中却被人在背后推了一把,险些被惊马踩踏之事说了一遍。     秦王驷听了一半,皱眉打断:“你遇上的是大良造的车?”     芈月点头:“是,还幸得大良造及时勒住了马车。”     秦王驷沉吟片刻,温言道:“哦,那也是赶巧了,你以后出门,要多加小心才是。”     芈月一时不知如何接话,顿了顿才道:“大王今日来找我,就是为了这件事吗?”     秦王驷这才想起,便将手中的木匣递给她,道:“哦,不是。是前日樗里疾跟我说,收拾战场的时候发现黄歇留下的玉箫,寡人想这件东西还是你收着最好。”     芈月打开盒子,看到盒中的玉箫,心中又惊又喜,更是悲伤得不能自抑,她轻抚着玉箫,眼泪不由地一滴滴落下,终于不禁咽哽出声:“子歇……”     秦王驷原本只是准备将玉箫交与她便罢了,然则看着她的悲伤不能自抑,心中亦不禁有些伤感,脚步欲行,终于还是留了下来。     自黄歇出事,芈月压抑已久,此刻在这支黄歇所用的玉萧面前,终于所有的悲伤如开闸而泄,此时她忘记了自己是在秦宫,也忘记眼前的人是秦王,更忘记了自己在秦宫的身份。此刻她只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秦王驷不动声色,将她轻轻拥住,叹道:“你若是伤心了,就哭一场吧。”     芈月只觉得在极度的孤单悲伤之中,有一个人在身边轻轻安慰,那种悲伤和痛苦,仿佛也得了宽解,终于忍不住痛哭起来:“为什么,为什么上天要对我这般残忍……子歇,为什么你将我一个人抛下……你曾经说过只为我吹乐,到如今物是人非,教我情何以堪……”     她又哭又诉,一片混乱,不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到底对谁说,只是生死惊变数月来,所有的忧虑、忿怒、悲伤、矛盾、逃避、无助等种种混乱和情绪,尽在此一泄而出。     她素日绷得太紧,已经到她不能承受之尽,只是这一刻见着这玉箫,便是长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尽情倾尽,竟是完全失去了素日的警惕,而完全忘记了周遭的环境。     她不知道秦王是什么时候走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的房间,只知道自己曾经哭过诉过甚至捶打过,然后,昏昏沉沉地一觉睡去,直至第二天醒来,才忽然想起昨天黄昏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然则这些事情,亦是在她极度的悲伤中,变得模糊混乱,让她想了半天,还是想不起其中的细节来。     她打开木匣,看着匣中的玉箫,心中一痛,黄歇已经永远不在了,而自己想要为黄歇报仇的目标,又不知何时能够实现?想到当日,与黄歇在上庸城中,那样无忧无虑的三天,她那时候天真地以为,她已经逃离了楚宫,逃离了命运的捉弄,可以放下过去所有的阴霾,自此步入幸福和快乐。     可是幸福和快乐却如昙花一现,转眼即逝。如果这个世界真有幸福存在,为什么给了她,又要将它夺走。如果她从来未曾获得过,那么,她在秦宫的日子,就不会这么难熬,这么绝望。     她苦笑,曾经在楚国这样处处小心,防着受猜忌而克制压抑自己的生涯,难道还要在秦宫继续上演吗?     只是当初她在楚宫的忍耐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摆脱这样的生涯,若是在秦宫还要继续忍耐,又有什么必要呢?     若说是在楚宫中,她还有着对未来的期盼、还有着黄歇的爱和安慰,这秦宫,她有什么?     这冷冷秦宫、漫漫长夜,何日,是尽头?     (第二卷完)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分类专题小说
系列作品小说
热门作家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