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厕所勤务兵的职责”
奥尔德本
1943年9月——1944年3月
撒马利亚号是一艘由旧印度邮客两用轮改装的运兵船。它原先的设计能力是运载1,000名旅客,可是这一次上了506团的5,000人。由于过于拥挤,条件变得非常恶劣。淡水是严格配给的。按规定,每次喝水的时间只有15分钟,全天加起来才一个半小时。淋浴用的是海水,而且是冷的。所有的人整天都得把救生衣穿在身上,水壶和子弹带也一起背着,不断发出磕磕碰碰的声音。睡觉的时候不脱衣服,而且一张铺位分配了两个人。这就意味着一张铺分两人轮流睡,有一个晚上就要睡甲板或者过道或者任何能躺下睡觉的地方。船上的气味实在难闻。
每天只供应两餐。克里斯坦森在描述他们第一顿早餐的时候说:“饭厅在最底层,而且楼梯上因为有油比较滑,可是我觉得我们是不会不下去的。等我们最后下到底舱的时候,那股难闻的气味简直让人窒息。供我们吃的东西盛放在几只大锅里,有水煮鱼,还有番茄。炊事兵穿着脏兮兮的白衣服,那斑斑污迹说明他们的衣服有好几天没换了。”大家都很饿,把这猪食般的东西都吃了。在韦伯斯特眼里,这个饭厅有点“水上疯人院的气氛”。
吃饭至少打破了死气沉沉的一日生活,因为每天的活动就是在甲板上走动走动,倚在栏杆上看着护航舰只,或者就是赌博。赌博一直不断:打扑克,玩二十一点,赌双骰。大量的钱在不断地输赢中转手。有一天晚上,卡森就赢了125美元,可是第二天就输得精光。有人在看书,可是书实在是太少了。索贝尔上尉想带领大家做操,可是没有地方。这件事又成了索贝尔的笑柄之一。
9月15日,撒马利亚号抵达利物浦港。第二天,一列向南去的火车把他们拉到了奥格伯恩圣乔治,在火车站,卡车把他们拉向新的驻地。天黑之后,他们靠手电筒照路,步行了一英里半的路程。战时的灯火管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作战地区。他们进入营地,眼前是一些尼生式活动房,里面有两只大肚子的烤火炉。他们领到了一条盖上身就让人发痒的毯子和一只床垫套,然后被带去看了供充填床垫套用的稻草。很快他们就睡下了。
韦伯斯特写道,第二天早晨醒来之后,“我觉得自己是在好莱坞电影现场过夜的。这一地区全是童话书上那种小屋子,顶上盖着草,墙上爬满了蔷薇。一匹匹高头大马甩动长长的马鬃,踏着弯曲狭窄的卵石路面向前。在一片柔软的乡村绿地的映衬下,有一座古老的11世纪罗马式教堂。每到整点,教堂顶上那只钟就发出跟大笨钟一样的报时声。这里还有5家古老的小酒吧。它们的招牌在微风中晃动,仿佛是在欢迎我们来到这片盛产淡味苦啤酒的土地。”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威尔特郡奥尔德本,在伦敦正西方向80英里,靠近亨格福德,离斯温顿也不远。E连将在这里驻扎将近9个月的时间,这也是它在一个地方驻扎最长的时间。
奥尔德本和托科阿、本宁堡、布拉格堡差别很大。托科阿、本宁堡、布拉格堡都是与外界隔开的训练营地,E连官兵在那里过的是全军事化的生活。在奥尔德本,他们驻扎在一个小村子里。这里的人非常保守,墨守着自己的成规,对这些年轻的美国人进入他们的生活感到不舒服,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很大。可是美国陆军提出了一项非常奏效的指导方案。从第一天早晨开始,他们用了大半个星期的时间,向官兵详细介绍英国的风俗、礼貌、习惯等等。尽管他们都很守纪律,但他们很快就产生了一个基本的想法,那就是要把宣泄留到到斯温顿、伯明翰或者伦敦以后。在奥尔德本这里,需要入乡随俗,在酒吧里喝啤酒时,他们都应该像英国人那样保持安静。
他们还学着吃英国人吃的东西:奶粉、鸡蛋粉、脱水杏子、脱水土豆、马肉、抱子甘蓝、芜菁甘蓝、大白菜。军人服务社的东西是定量供应的:每个星期7包香烟、3条块状糖、1包口香糖、1块肥皂、1盒火柴、1包剃须刀片。
索贝尔没有什么变化。到了第一个星期的周末,请假到斯温顿参加星期六晚上舞会的人拿到了外出通行证。索贝尔作了一项规定:跳舞的时候,谁都不准脱军上衣。二等兵托马斯·伯吉斯(一个来自伊利诺斯州中部的农村青年)羊毛的军上衣里面还穿了一件羊毛衬衣,跳舞的时候觉得有些热,就把上衣脱掉了。
星期一上午,索贝尔把伯吉斯叫到办公室。“听说你星期六晚上在城里跳舞的时候把军上衣给脱了?”
“是的,索贝尔上尉。”伯吉斯回答说,“可是我查了陆军的规定,上面写得很清楚,你在运动、跳舞或者干其他事情的时候,如果里面穿了羊毛衬衣,就可以把军上衣脱掉。”
索贝尔把他上上下下看了一遍。“伯吉斯,我来跟你说说我打算怎么办吧。你要把军上衣套在工作服上穿它一个星期。每天晚上要穿着它睡觉。”
白天的时候,伯吉斯一直穿着军上衣,可是他觉得到了晚上索贝尔不会来查他,于是就把上衣搭在床沿上。到了星期六下午,他又到索贝尔的办公室去拿通行证。索贝尔把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伯吉斯,”他说道,“你的上衣可不像是晚上穿着睡过觉的样子。”于是就没有给他通行证。
他们到英国来不是来跳舞的,而是准备进入欧洲作战的,所以训练计划安排得很紧。马拉其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托科阿。他们每天在野外要训练8到10个小时,每个星期要训练6天。他们进行15、18、21、25英里的长途行军,进行夜战训练,每天用1个小时进行近战演练,还进行巷战、地图判读、急救、化学战以及德国造武器的性能与使用等方面的训练。他们进行了一次携带全部野外装备的演练,在24小时内行进了25英里。几天之后,又进行了一次携带作战行装,在12小时内行进25英里的演练。此外还安排了饵雷、排地雷、通联之类的特种训练。
一个星期左右,他们就要到外面进行一次两到三天的演习。所设计的问题不仅给他们一些战斗机制运作方面的知识,而且教会他们步兵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如何判读地形,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如何根据地形采取不同战术,尤其是如何在地面生存,在不影响体能的情况下一次在地面生存好几天。他们的军官都强调这些事情的重要性,说这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第一次就必须本能地不犯错误,因为是不会再有第二次的。
所以,E连的人逐渐了解了英国的乡村。他们对市镇、山丘和树林进行模拟攻击。他们挖了无数和散兵坑,就睡在里面,学习如何在雨天、冷天和饥饿的情况下也这样做。
到了12月初,连队又回到野外,在很高、很荒凉、迎风的山坡上挖工事。排长要他们把散兵抗挖得深一些,可是在石头很多的土地上,这是很艰难的。不久,一支由谢尔曼坦克组成的装甲部队就开始进攻了。“它们就像史前的怪物一样,轰隆隆地往山上冲。”韦伯斯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然后停下来,调转车头做横向运动。有一辆朝我冲过来。我的散兵坑深度不够,如果坦克从我上面开过去,就不一定很安全,于是我拼命大声喊叫,‘冲我来吧!’它还真来了。”卡森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坦克第一次从我的散兵坑上轧过去。真吓人哪。”
戈登回忆说,当时夜间作业很多,“我们进行越野跋涉,翻越篱栅,通过树篱缺口,穿越树林,趟水过河。”各个班排的人原来就比较熟悉,通过这样的训练,关系就更亲密了。戈登说:“夜间我看见一个侧影,就能告诉你那是谁。通过他帽子的戴法、钢盔是怎么戴的、步枪是怎么挎的,我就可以告诉你他是谁。”他们在训练过程中学到的大多数东西,在后来的作战中都非常有用。但是最有用的,还是在英国的那些漫长、寒冷、潮湿的夜晚所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完全信赖与战友情谊。
跳伞训练是定期进行的,而且是全副武装,学习利用降落伞的吊带引导自己避开灌木丛、道路、电话线杆、石头墙或者小树林,降落在开阔地或者耕作的庄稼地上。由于英国的气候寒冷潮湿,他们坐在C-47上等绿灯亮起的时候,双脚已经麻木了,落地时的剧烈撞击使他们感到钻心的疼痛。这些跳伞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学习在人员着陆后如何迅速集结。第一次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E连2排的弟兄就遇到了麻烦,因为他们降落在离空降地带25英里的地方。
气氛比较紧张,驻扎在附近的第82空降师的人,把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的情况说给101师的弟兄们听。军官们尤其感到了战前的压力,但谁都不像索贝尔。温特斯说过这样的话:“这从他的性情上就表现出来了。他的脾气变得更乖戾,更像个虐待狂。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中士厄尔·黑尔回忆说:“有人在搞抽奖,赌的是谁会干掉索贝尔。”索贝尔弄到了一件空军的羊皮夹克,觉得很自豪,在野外训练中就把它穿在身上,使他变得越发显眼。蒂波记得,当时连队准备进行一次实弹突现靶演习,“索贝尔有几次差点被打中。从背后和侧面打来的子弹不止一次地从离索贝尔脑袋很近的地方嗖嗖地飞过去。他连忙把身体向下一缩,猛然回头喊上一两声,然后一跃而起。很多人因此发出笑声,或者打起手势。我不相信索贝尔会认为那是些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过也许他就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怎么说,他还是那样跳上跳下、跑来跑去的,好像一切都很正常。”
下面的人继续在作弄索贝尔。二等兵乔治·鲁兹能模仿别人的声音。有一天晚上,在进行越野行军的时候,E连走在全营的前面。行进速度老是因为碰到铁丝网而受影响。走在前面的是索贝尔。
“索贝尔上尉,”一个声音喊道,“遇到什么障碍了?”
“铁丝网。”索贝尔回答说。他还以为是在回答营长奥利弗·霍顿的问话呢。
“把铁丝网剪开。”鲁兹继续大声模仿着霍顿。
“是,长官。”索贝尔回答后就下令把铁丝剪拿到前面去。第二天上午,威尔特郡的农民就找到了斯特雷耶中校,一个劲儿地诉说铁丝网被剪开的事,说他们的牛现在跑得到处都是。斯特雷耶把索贝尔找去。“你们为什么要剪铁丝网?”
“是命令我剪的,长官。”
“谁?”
“霍顿少校。”
“不可能。霍顿有事上伦敦去了。”索贝尔傻了眼,可是一直也没搞清楚是谁在捉弄他,所以也无法进行报复。
E连的军官、军士和士兵最担心的不是他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他的乱发脾气、动辄“嗨哟,还想当伞兵呢!”的挖苦以及他对战术问题的鲁莽态度。他们对他的不满日益增长,尤其是军士们。私下里叽叽咕咕有不少议论,不想要索贝尔率领这个连去打仗。其中起领头作用的一个是1排那个来自北达科他州21岁的中士迈伦·迈克·兰尼,还有一个是3排的“讨厌鬼”哈里斯。军士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微妙,同时也非常危险的局面。如果采取行动,就会使他们面临战时不服从命令或者企图哗变的指控,不采取行动就会使全连遭到覆灭。
兰尼、哈里斯和其他军士都希望排长们能把这个问题反映到辛克上校那里去,也希望辛克本人能发现这个问题,然后悄悄地把索贝尔换掉。不过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年轻军官的责任就是支持连长的工作,他们怎么会到上校那里去反映连长的问题呢?他们会反映什么呢?E连在全团、在野外作业中,在营区里、在体能比赛中一直是走在前面的。在一群中士和下士的不满与压力面前,辛克上校怎么可能不支持他手下的连长呢?这些人正准备去和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去作战,而不是去进行比赛或者辩论。
所以,私下的议论仍然在继续。虽然索贝尔和军士长埃文斯依然很孤立,但却有很大的指挥权。
周末的外出以及英国铁路的优良服务使他们可以暂时脱离这种紧张的气氛。对于来自美国的年轻军人来说,1943年深秋初冬的英国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跟他们同龄的英国青年军人都到意大利或者到离家很远的训练营地去了,所以感到孤独、厌世、没有男朋友的女人到处都是。美国军人的薪饷很高,大大高于英国军人,而且伞兵每个月还有50美元的额外补贴。啤酒非常便宜,而且很多。只要出了奥尔德本,所有的羁绊都没有了。他们已经做好了去消灭敌人或者牺牲自己的准备,况且他们大多数都是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
在10月23日的一篇日记上,温特斯是这样写的:“虽然我并不喜欢陆军的生活,可是这支部队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次度假。这些年轻人在家的时候一直在从事劳动,现在参了军,什么负担也没有了。大家都异口同声地承认,他们在家里的时候从来没有喝得这么醉过。”
当时的兴奋、不断进入他们头脑的万花筒般的印象、躲避严格训练的迫切需要、即将去打仗的种种想法,还有索贝尔小鸡肚肠的吹毛求疵,所有这些统统搅在一起,造就了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光,也驱使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去充分享受这段时光。“伦敦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个魔毯。”卡森写道,“在它的大街上行走,可以看到来自自由世界各个国家的军人。他们的青春活力洋溢在每个公园和每家酒吧。他们的足迹留在了皮卡迪利广场、海德公园、莱斯特广场、特拉法特广场、维多利亚公园。他们来自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抵抗运动、波兰、比利时、荷兰,当然还有英国和美国的军人。”
“这些日子是我终身难忘的,因为即使在20岁这样的年龄,我知道自己所看到的和正在经历的一些东西,也许将不复存在。战时的伦敦是个很独特的地方。”
酗酒、泡妞和打架斗殴的事屡见不鲜。年纪较大的英国评论家们不满地说:“你们美国兵的问题是,拿钱太多,纵欲无度,而且是随处可见。”(对这些话,美国兵的回答是:“你们英国人的问题是,拿钱太少,阳刚不足,而且受到艾森豪威尔的管辖。”)
E军加强了军官队伍,每个排配两个少尉,因为考虑到战斗开始以后的伤亡。有一名新来的外号叫“莽汉”的少尉林恩·康普顿,他于1921年的最后一天出生在洛杉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棒球队全美接球手,曾代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了1943年1月举行的玫瑰碗橄榄球赛。候补军官学校毕业后去了本宁堡。在伞兵学校训练结束后,于12月分配到驻扎在奥尔德本的E连。几年之后,他写过这样一段话:“我记得当时非常羡慕在托科阿待过的那些人,而且作为这个连的新成员,还有点‘局外人’的感觉。”
康普顿很快就了解到,营情报参谋尼克松中尉讨厌“运动员”。尼克松让康普顿管全营的体能训练。这就意味着康普顿要领着全营进行长跑,这是惟一必须这么做的军官。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经历,还是因为他的运动员背景,或者是因为他喜欢赌一把,他跟军士以及一些士兵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军官觉得这种关系有点过于密切。有一次他与士兵在一起赌骰子被发现,被温特斯中尉批了一顿。
10月30日,按照安排,斯特雷耶中校要在上午11点视察E连。索贝尔命令副连长温特斯中尉10点钟的时候去检查厕所。几分钟之后,大约是9点30分,斯特雷耶中校让温特斯去检查一下士兵的邮件。这样的事不能在连部进行,所以温特斯蹬上自行车回到自己的宿舍。那是在奥尔德本一个私人家里租的一个小房间。10点钟的时候,他就迅速返回,把自行车停在营房外,赶紧进去检查厕所。使他惊讶的是,索贝尔正亲自在那里检查。
索贝尔低着头从他身边走过,好像没有看见他这个副连长。跟在他身后的是个一脸苦相的二等兵乔基姆。梅洛,手里拿了一根拖把,浑身湿漉漉、脏乎乎,胡子还没有刮,头发乱蓬蓬的。索贝尔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走了。温特斯看了看厕所,发现梅洛把它打扫得很干净。
10点45分的时候,温特斯走进连部办公室,准备全连集合。军士长埃文斯似笑非笑地递给他一份打印的文件。上面写的是:
伞降步兵第506团E连
1943年10月30日
事由:根据战[时条令]104条进行处罚
送交:R·D·温特斯中尉
1、你必须在下面以签名的方式说明[原文如此],对于你没有按照我的指示于今日9点45分去检查厕所的事,是愿意按照战时条令接受处罚,还是愿意按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很大的花体字签名]连长赫伯特·M·索贝尔上尉
温特斯去找索贝尔。他先敬了个礼,然后请求允许他讲话。“我接到的命令是10点钟去检查厕所。”
“我把时间改为9点45了。”
“没有人通知我。”
“我打电话了,我还派了通讯员。”温特斯咬了咬自己的舌头。他的房间里并没有电话,也没有通讯员找过他。
视察的时间到了。斯特雷耶从队列前走过,然后走进营房。包括厕所在内的每一个地方都使他满意。这时候,温特斯想好了怎样对索贝尔做出回应。他在那张条子的下面用笔写了下面一段内容:
事由:接受战104条处罚或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送交:H·M·索贝尔上尉
由于今天9点45分没有去检查厕所,我要求交由军事法庭审判。
E连副连长R·D·温特斯中尉
第二天,索贝尔做出了如下的回复:
1、1943年12月15日(含)以前,取消你48小时的外出。
2、根据军法审判手册上的程序,你将自己于备[应该是准备;显然,埃文斯中士不是打字水平低就是拼写能力差]自己的申诉材料,提出你的反对理由,同时提出交军事法庭审判的要求。
温特斯窝了3天的火。他猜想索贝尔想跟他说:“听我说,别傻了,接受处罚,不要搞军事法庭了。”索贝尔知道温特斯对“处罚”感到无所谓,因为这只是要求这位副连长周末呆在营区,看看书,做点体育运动。可是温特斯已经忍无可忍了。他想迫使问题尽早解决。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与索贝尔争夺E连的领导权,但是现在这个争端必须解决。这个连还没有大到可以容纳他们两个人的地步。
11月4日,温特斯对按战时条令第104条进行处罚的事提出申诉。申诉书说:
1、签字人不会撤销由他做出的上述有关违纪问题的处罚。
2、在接到比我职务高的军官交代的任务[斯特雷耶让我检查信件的任务]时,你应当把检查厕所的任务交给另一位军官,在此之前不应当放手不管,在首长到达之前大约10分钟是没有时间采取任何补救措施的。
索贝尔第二天表示“认可”(这一次埃文斯又把“认可”一词拼错了)。下面还是他的花体签字。
在这种时候,对2营的军官们来说,温特斯提出要军事法庭审判的要求就不是什么很滑稽的事了。这给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军官们拿出军法审判手册,认真进行研究,想找出一个办法来避开这种尴尬局面。最后他们找到了。斯特雷耶把处罚取消了,并宣布结案--不上军事法庭了。
索贝尔并不善罢甘休。第二天,也就是11月12日,埃文斯又递给温特斯一张打印的命令。
事由:没有指示厕所勤务兵
送交:R·D·温特斯中尉
1、你必须对没有指示二等兵J·梅洛完成打扫厕所的原因做出解释。不许找借口。
2、你还必须解释为什么允许他不刮胡子就于10月30日10点30分去执行任务。不许找借口。
“我认输吧。”温特斯下决心。“那就枪毙我吧。”带着这种情绪,他做出了回复,并签了名。
1、没有指示二等兵J·梅洛完成打扫厕所的原因。没有借口。
2、为什么允许他不刮胡子就于10月30日10点30分去执行任务。没有借口。
第二天,斯特雷耶从E连的利益出发(在连里,在大家意料之中的索贝尔和温特斯的最后摊牌,自然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决定把温特斯调出该连,到营里担任伙食军官。
在温特斯看来,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这种工作只能交给什么本事也没有的人去干。”
温特斯走了之后,索贝尔依然执掌大权。随着战斗日益临近,军士们大有骚动之势。兰尼与哈里斯召集了一个会议。除了埃文斯和其他一两个人外,E连所有的军士都参加了。兰尼与哈里斯提出给辛克上校递交一份最后通碟:不把索贝尔换掉,他们就把肩章交上去。他们强调一定要采取联合行动,不要有持不同意见者,也不要有可以指认的领头人。
这个激进建议引出了许多评说、问题和关注,但是到了最后,小组形成的决定是,在索贝尔的指挥下去打仗是不可思议的。能让斯特雷耶和辛克知道他们强烈不满的惟一办法,是上缴他们的肩章。于是,每个军士都打了请辞报告。利普顿的措辞如下:“我交回我的肩章。我不愿意继续在E连担任军士。”他是当晚的内务值班军士,住在连部值班室,随时准备处理当晚出现的任何问题,第二天早晨负责叫醒大家起床。他把收集起来的一叠请辞报告放在索贝尔的“收件”篓里。
军士们还考虑了下一步怎么办,决定找温特斯商量商量。他们把他请到连部,然后由兰尼把他们这些人所做的事告诉了他。
“不行,”温特斯说道,“连想都不要想。这是哗变。”
军士们纷纷发表不同意见。就在他们继续讨论的时候,索贝尔走了进来。大家都不说话了。索贝尔什么也没说,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一本书。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兰尼语气平和地说:“温特斯中尉,在改进体能训练的计划方面,我们应当怎么做呢?”索贝尔没有表示出任何兴趣,径直走了出去。
温特斯觉得索贝尔应当知道这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见鬼,这也没有什么秘密。”因为兰尼把埃文斯也请来了,埃文斯肯定已经告诉了索贝尔。
确实,这时候全营都在议论索贝尔的斗争,先是跟温特斯,现在是跟他的军士们。如果辛克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他是故意装聋作哑,或者视而不见。对温特斯劝说军士们不要下最后通碟,他应当表示感谢。几天之后,他下到E连,找所有的军士开了个会,就像利普顿回忆所说的,“把我们狠狠骂了一顿。他说我们给我们连抹了黑,他可以把我们全都关上几年禁闭。他说,由于我们正准备打仗,大敌当前,这可以算兵变,我们每个人都够得上枪毙。”
辛克也算是交了好运。101空降师刚刚在附近的切尔顿弗里亚特村开办了一个伞降学校,为的是把医务人员、随军牧师、通讯联络人员、炮兵前沿观察人员以及其他将在D日同时进行空降的人员都训练成合格的伞兵。办这样一个训练营地,还有谁比索贝尔更合适的呢?
辛克把索贝尔派到切尔顿弗里亚特,把A连的帕特里克。斯威尼中尉调到E连担任副连长。把B连的托马斯。米汉中尉调到E连担任连长。把温特斯调回E连担任1排排长。兰尼中士被降为二等兵。哈里斯被调离。E连的索贝尔时代结束。
米汉与索贝尔截然相反。他身材修长,个子较高,稍显瘦弱。他很有常识,也很干练。他对部下要求严格,但是一视同仁。他善于通过口头下达命令。温特斯说:“我们在米汉的领导下,成了一个运作正常的连队。”
训练的力度加大了。12月13日,连队进行了一次夜间降落。由于降落伞的故障,1排的二等兵鲁道夫。迪特里希不幸遇难,成了E连的第一个伤亡人员。各个班排都被派出去体验3天的问题,尉官和士官被宣布为丧失了战斗力,他们的指挥责任由不同的人来担任。“假定我是排长。”卡森在12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这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是实际的安排。他们在学习如何动脑子,学习如何在野外生存,包括把手雷扔进河里“钓”鱼,或者在乡村猎取脑袋上愿意挨上一枪的鹿来改善生活。
圣诞节放了1天假,还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火鸡。除夕过得比较平静。卡森写了这样两句话:“我们只是坐在那里等待新年的到来。不知道新年将带来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能看到1945年。”
1月18日,第21集团军司令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到切尔顿弗里亚特来视察。这时101空降师已编入他的麾下。他检阅了伞降团,然后让大家解散,集结到他的吉普车周围。他爬上吉普车的发动机罩,称赞他们非常棒。他说:“看了506团的英姿,我对德国人产生了恻隐之心。”
白昼开始变长,意味着理想的作战天气日益临近。紧张气氛增加了。这些年轻人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死。很少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是韦伯斯特却能坦然面对。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要求她“不要为我担心。我参加空降兵是为了打仗的。我要去战斗。如果有必要,我将战死在疆场。不过不要因此而难过,因为没有年轻人的牺牲,就不会有战争的胜利。那些珍贵的东西,只有通过牺牲才能保全。”
2月份,训练变得更具有大部队作战的性质。101空降师——实际上是7个多师的整个登陆部队——开始了攻打诺曼底的演习。
3月23日,506团2营和3营进行了联合伞降演习。这是战争开始以来该团最大规模的一次跳伞演习。前来视察这次演习的有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盟军最高司令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美国陆军第1军军长奥马尔·布莱德利、101空降师师长马克斯维尔·泰勒将军(李将军2月份突发心脏病,被迫返回美国),还有其他一些大人物。
这次跳伞非常成功。由C-47所组成的巨大而完美的V形编队机群从天空轰隆隆飞过。丘吉尔和将军们在一个专门搭建的检阅台上观看。伞兵们开始分组跳出飞机,1,000多名张开降落伞的伞兵像天兵天将似的布满了天空。他们一落到地面,立即从降落伞中解脱出来,一面拼命朝集结点跑,一面把分解开的武器组装起来,而且速度丝毫不减。观看表演的人惊叹地赞扬他们的运动速度。正如团日志上所记录的:“来自科拉希的弟兄们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过了一段时间,全团在检阅台前面集合。泰勒将军请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检阅部队。他们开始检阅部队,有时候还停下来问官兵们一两个问题。
艾森豪威尔在马拉其面前停下来。“年轻人,你是哪儿的人?”(在D日之前,艾森豪威尔在这样的检阅中,跟数以千计的士兵交谈过,而且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是哪儿的人?”)
“俄勒冈州,阿斯托里亚。”马拉其答道。
“战前是干什么的呀?”马拉其回答说他是俄勒冈大学的学生。艾克接着问去年秋季的俄勒冈——俄勒冈州橄榄球赛谁赢了,还问马拉其战争结束后是不是还打算回到大学去学习。然后他转向丘吉尔,请首相提个问题。
“唔,小伙子,喜欢英国吗?”马拉其语气肯定地说他非常喜欢,因为他一直就很喜欢英国文学和英国历史。丘吉尔答应说会尽可能快地让他回美国。马拉其说“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时刻。”
丘吉尔视察后不久,立即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演习,其目的是协调空降兵、滑翔兵、地面部队与空军、海军部队的行动。整个英国西南部,到处都在进行演习,包括大规模空投和两栖作战演习。
在一次演习中,瓜奈若命令二等兵沃伦·穆克和马拉其把迫击炮弹发射到他们前方大约600码处的沙丘上一个6英尺见方的白色目标区。马拉其打了一发,落点太前。又打了一发,落点太后。
这时候,几个参谋走过来,泰勒将军也跟着他们走了过来。一名参谋让瓜奈若叫迫击炮班再朝目标打一次,演示给将军看看。
瓜奈若让马拉其和穆克再打三发。他们迅速把炮弹装进炮筒。轰地一声,首发命中靶心。接着又连响了两声,都打在刚刚被摧毁的目标上。
“军士,你们班总是打这么准吗?”泰勒问道。
“是的,长官。”瓜奈若答道,“我的兵百发百中。”
101师乘火车回到韦尔特郡和伯克郡的营房。泰勒将军和他的参谋们都意识到,取得战争胜利要靠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来自科拉希山的弟兄们对小单位战术已经掌握得很好,能否使他们在大棋盘上发挥作用,就靠这些将军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