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节

没有首付资助,但是,房子还是想买,怎么办?

苏茜对老朋友的拜托很上心,她已经带小诺和张姝看了施工现场,并且详细分析效果图上哪些楼层哪些位子的房子最为理想,最后说,只要她们想买房,可以在她的职权范围内让她们优先挑选。对于眼下买房就是抢房的情形看,有这样的优待,那真的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而且,苏茜还额外给过小诺一个电话,作为内部员工并按照她的级别,苏茜有2个点的优惠,也就是说,买100万的房子,能比正常价便宜2万,苏茜说,她可以帮她争取到这2个点。

大房产商,好口碑楼盘,地理位子不错,而且还能充分挑选,甚至还有优惠,天啊,这样的有利条件,放在房产一片牛市的2003年的杭州,全市能享受如此优待的顾客,应该不多的吧?

小诺很痛苦,越是有别人不能及的买房有利条件,她越是痛苦。

想买房,很想买房,但是,钱呢?钱从哪里拿?

100万的房子已经不敢想了,缩小面积,买个八九十平米的吧,按照80万的总价预算,3成首付是24万,就算是2成首付,那也要16万。小诺已经把全家的家当算了不止10遍了:有5万借给老马他哥,并说过不着急不会催着他们还,所以,这5万不能列在可动用资产上,目前还剩宝贝基金近5万,按理这也是个不可动用资产,但是小诺没办法,只能动这块属于阳阳的蛋糕了,宝贝,妈妈借你的钱一下,妈妈以后肯定还你一块更大更香的蛋糕!另外还有家庭流动钱不足两万,加起来,总共也就6万多点钱,是最低首付的一个零头!

办法还是有的,比如拿福利房的房产证去银行抵押贷款,拿贷款做首付,再按月还两笔贷款钱……不过天啊,这样的压力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房子按揭,首付利息,孩子需要奶粉,两个人都在念书要学费,这样子当房奴的话,说不定哪天要当死掉的!

小诺恨不得要砸锅卖铁了。

福利房里还没来得及买各种家电,小诺把婚房里的电视音响和空调都搬了去,也算是省下了一笔钱。不再去外面下馆子了,小诺已经能炒几个以蛋为主料的菜,叫两人的胃暂时凑合一下吧。商场不去了,除非有大特价,不,就算是大特价,买东西也是犹豫再犹豫。毛衣什么的不去干洗店,10块一件呢,自己手洗吧。去超市前先列单子,不再像以往那样把逛超市当逛书店,书店里的书可以免费阅读所以尽管拿,但超市是要结账的……一段时间下来,明显感觉生活质量下降,掏钱有了条件反射,但是,并没多少成效——缺口实在太大了。

苏茜那里不能遥遥无期地为她保留房子。小诺没办法,向老妈求救。

“我,我想买房,但是,家琪的爸妈就是不支持……”

电话里,小诺才起了个头,就突然心酸地想哭。

对小诺买房子的心思,小诺妈一直是有所知道的。所以,小诺才说了两句,她妈妈就明白了女儿的想法。

电话里有一阵子沉默。

“小诺啊,妈手头所有的银行票加起来,包括定期的,也就10万左右……我把这都给你的话,我就一点挪腾的余地都没了,那商铺的房租要明年才会有……”

小诺妈有点犹豫。她不是不想帮,只是,见过了灾难的人,实在是有点怕了,身边不留点救命钱,太没安全感了。

小诺知道为难妈妈了。她说对不起,妈。然后把电话放下。

看来只能放弃买房了。

小诺不怨妈。

但她怨一个人:家琪爸爸。她觉得所有人都尽到了责任,但他没有。

公公,所谓的成功男人,却看不懂世情,认不清局势,没有经济头脑,没有理财投资概念,害怕承担风险,自称只想过平安日子,他手里掌握着全家所有的资源,却让资源白白流逝。三年前的买房分歧她不想再提,越提越没劲。她只是想不明白,她的老爸老妈,比起家公,算是平头百姓了吧,但是他们就有眼光和勇气在三年前倾全部积蓄买下了一个商铺,如今这个商铺价值过百万,而家琪爸,这个也算是级别不低的领导人,却听不得不同的声音,没有兼容的气度,只为了平安和保险,放任他的老婆把所有的现金流全部阻滞在银行里,任凭原先能买100平米的资产缩水成现在的30平米!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公公自称是个成熟理智的男人,但事实上呢?他的眼光,他的思路,他的信息源,他的智囊队伍,他的决策,他的方向……一切都显示,他只是个偏执而保守的不合时宜的人。

他还能被称作是成熟的男人?是个能带给别人以鼓励和斗志的成功男人?

无语。

放弃吧。放弃房子,放弃梦想,放弃一切。

也许,这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无奈。

但是第二天,老妈打来电话:“小诺,你想好了,若你真的很喜欢那房子,妈就再支持你一次,妈把银行里所有的钱取出来,还有一笔放在老朋友处拿利息的本金,也去拿出来,估计这样够你说的那个首付了……但是,妈有个要求,房产证上要有妈的名字……妈不是想要与你分房子,妈只想留点安全感吧,就算妈用不上这点安全感,以后也可以留给你。你问问家琪,他答不答应?”

……

小诺走进苏茜的办公室,签下一纸合同。90平米的舒适中套,也够一家三口了。望着蓝图中的那个漂亮新家,小诺心中没有一点喜悦。

从这天开始,杭州多了一对小房奴,这对房奴要在还款路上走上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