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幻小说有其独特的风格,兼有描绘新技术新疆域的前苏联科幻小说模式和关注社会人文思考的欧美科幻小说模式。二战之后德国的分裂为这两种来自东方和西方的科幻小说风格在德国交汇创造了条件。东德主要受前苏联的侧重自然科学前景的科幻小说风格影响,西德则受到注重人文关怀的欧美科幻小说的熏陶。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在柏林墙的两侧都得到了发展,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者和作品,同时这两者彼此之间也在暗暗地透过柏林墙互相交流。直到柏林墙被轰然推倒,本来就已经有互相渗透的趋势的德国科幻小说于是迅速地成长起来,很快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有风格。
目前对德国的科幻小说的引进和介绍都比较少。前苏联解体之后,欧美科幻小说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市场,他们有明快的节奏和特立独行的风格,每个作者都有自己关注社会的视角,没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崇尚表达思想的自由。而德国的科幻小说,往往没有什么宏大的背景和波澜壮阔的情节,也不像一些欧美作者那样塑造很多哀怨的角色宣扬批判和哀伤的情绪,德国的科幻作家们往往只用一两个人物构成故事,但每个故事里几乎都有不可思议的技术和发明,在他们笔下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用一种平静的口气叙述出来,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部分,是一个大背景,而不是作为情节的一部分,尽可能地让读者不必去费神理解复杂的科技描述(这一点很值得中国科幻小说的作者学习)。也没有强烈的作者情绪的流露,和德国人一贯给人的沉着冷静的印象很符合。但是在阅读了德国的科幻小说之后,人们还是会产生一种印象,故事里的人物往往面临难以承受的局面,命运难料,但又无法逃避。
有人说德国的科幻小说和这个民族一样带有沉重的思考的色彩,在阅读了一些当代的德国科幻小说之后我觉得,他们的小说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灌输某种哲理和社会观念的意图,而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刻划反映人在社会和科学面前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可能并不需要特别灌输,它往往就存在于我们现代社会很多人的内心中。
德国科幻小说也带有明显的战后社会忧虑的色彩,拉夫.桑德尔的《巴鲁塞尔的长路》就给人一种绝望的情绪无边无际地蔓延的窒息感受,没有希望的社会如同没有出口的拥挤的城市道路一样,最终把人们折磨得失去理智,直至湮灭。
如果对德国科幻小说有兴趣,建议去阅读一下《空间洞后的猜测——当代德国科幻小说选》,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介绍当代德国科幻小说的选集,代表着当代德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水平。
来源:http://chongdidi.blogb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