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6、变起不测
刑房书办神色如常,进屋先请了安,接着递上一张状子;口中说道:“林采春夜里吊死了。请大老爷去相验。这件案子闹大了。”
“喔,”池大老爷问道:“是不是畏罪自尽?”
“当然要这么说。”
就这一句话,惹得池大老爷无名火高三千丈,真想跳起来指着刑房书办问一句:“不这么说该怎么说?难道不是畏罪自尽,是我做县官的逼死她的不成?”
然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池大老爷到底已经吃过亏了;就因为不够沉着,操切从事,才搞成这种枝节横生的棘手局面。吃苦岂可不记苦?这样一转念间,把自己的火气,硬给压了下去。
于是他强自保持着平静地问:、“照你看呢?林采春到底为什么上吊?”
“自然是不好做人了。一城沸沸扬扬,指指点点在说她的丑话;人人要脸,树树要皮,脸皮一剥下来,怎么还能做人?”
“是谁剥了她的脸皮?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抓到邵定侯,一切水落石出。她倒逃脱了一个谋杀亲夫的罪名。”
“唉!”刑房书办微微顿着足,“真的证据齐全,办她个谋杀亲夫的罪名,大家不但没有话说,还佩服大老爷明镜高悬,如今——唉!”
池大老爷越发沉着,了解刑房书办居心叵测,预备拿口黑锅扣在自己头上,倒得好好防备他。
“如今怎么样呢?”他说:“不要紧!我不是怕事的人,是我错,我一定承认,自请处分。现在我们依律论律。”
刑房书办听这软中带硬的冷静语气,知道吓不倒池大老爷,便改变了态度——其实也不用吓唬,情势是对池大老爷不利;他很诚恳地分析,指出问案犯了一个错误,问到奸情之类的风化案子,不该公然坐堂,准百姓听审,而应该在花厅中间。妇女名节最要紧,未曾讯实,该当先思保全;众目睽睽之下,问到房帏之事,哪怕是夫妇敦伦,被讯的妇女,亦会羞愧难当。如今林采春的自尽,是为了全城的风言风语;而风语风言则起于挖开地道以后,池大老爷问案时隐然指她与邵定侯有奸情,然则“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邵定候有的是钱,绍与又出好刀笔;重金请人撰状,告到省里,甚或京控;再用银子上下打点,池大老爷的前程,必不能保。
“是的。”池大老爷出奇地冷静,“我跟你说实话,我那个知县,也是意想不到而来的。遇到这样一件案子,坏了我的前程我也无所谓。不过,纱帽可以丢掉,案子不能不追;他们不用想吓我,想我为保前程松一松手?好了;我批状子。”
池大老爷提笔在状子末尾批道:“准状。即日午后相验;传集忤作官媒伺候。”
“大老爷!”刑房书办劝他,“还是不必到林家的好。”
“为什么?”
“只怕没知识的妇女,无理取闹。”
“什么?无理取闹!”池大老爷既惊怒,且又有些沉不住气了,“莫非她们要撒泼?”
“不是撤泼,只怕情急。”刑房书办走前一步请个安,语气显得很诚恳地说,“大老爷是一县的父母官,身份尊贵,犯不着跟罪犯人家一般见识,能放松一步,还是放松一步的好。”
这不能不说是几句好话,池大老爷也是混光棍过来的,有道是“光棍不吃眼前亏”;因为事后找场,不管如何面子十足,总难弥补当时所受的损伤。
然而放松又是如何放法?“你劝我不去,不就变了我怕他们了吗?”他问,“站不稳脚步的事,我决不做。哪怕动公事,调城守营来保护,我也得去相验;”
刑房书办的意思是,想请他将批示改一改:“既系畏于人言,悬梁自尽,免于相验。”现在听他的口气坚决,还要调城守营保护,案子一闹大了,麻烦甚多,而且对邵、林两家,亦决无好处,那就只有另想别法了。
这样转着念头,随即有了计较,“大老爷既然一定要去,书办当然叫他们好好伺候。不过,书办有句话要说,”他提出一个要求:“到了那里,务必请大老爷看书办的眼色行事。保护大老爷是我们的责任。”
听他说得诚恳,池大老爷点点头,很郑重地应允:“我相信你。”
虽是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其实很有分量;刑房书办理会得言外之意,越发觉得自己想得不错。
“你跟你们大少爷去说,不能再躲在绍兴了;赶快上省,带足银子去走门路。只有一个法子,可以把案子压下去。”刑房书办向邵家派来的“密使”,悄悄地嘱咐了一番;随即又赶回衙门,伺候县官上林家相验。
一路鸣锣喝道,吸引了许多看热闹的人。林家的新闻,已经传遍全城;除了跟在轿子后面的以外,更有好事的人,早早就到了林家附近,那条巷子拥得轿子都抬不进去,差役们费了好大的劲弹压,才开出一条路,容轿子通过。
就在轿子要抬进林家的时候,林福迎在轿前跪了下去,高声说道:“挡大老爷的驾!”
于是轿子停住;但轿杠仍旧在轿夫肩上;池大老爷因为预先已有承诺,便向右边望去,刑房书办亦赶了上来,直奔林福问道:“为什么挡驾?”
“我家主母道我家小姐死得已经惨了,不忍再让她经官相验。请大老爷礼恤下情,恩准免验。”
“等着!”
回到轿前,禀明经过,池大老爷见他微微颔首,便很痛快地答道:“免验。”
尸虽可以不验,苦主却不妨传来问一问;谁知池大老爷还不曾开口,刑房书办喊声道:“回轿。”
轿子都不曾着地,便已抬走;看热闹的人,自然大失所望。池大老爷亦不免快快;在轿中默默思量,竟不知下一步该作何处置?
回到衙门。小福已经在等着了,神情显得兴奋而焦灼,但却很容易发觉,因为有刑房书办陪着在一起,他强自装作没事人似的。这就不难明白,他打听到了什么消息,而这消息是不足为外人知道的。
池大老爷坐下来连茶都不忙喝,先问刑房书办:“你让我放松一步,我照你的话做了。下一步呢?”
“下一步是抓邵定侯和王木匠。书办关照他们上紧去办。不过,这件事实在急不得,越追得急,这两个人越不肯露面。请大老爷耐心;仍旧要放松一步,好让他们明查暗访,早早有个结果。”
“也只好如此了。你下去吧!”
等刑房书办一走,小福去关上了签押房的房门,才低声报告,已经访得邵定侯的踪迹——邵定侯自然不敢回家,但邵家有一担行李挑出来,为小福所跟踪;直到河埠,行李下船。那条船相当新,也相当华丽,判断邵定侯将乘这条船逃走。
听得这话,池大老爷又惊又喜;心里有些乱,不知怎么样才能抓住这个机会,逮住邵定侯?他很清楚,如果大张旗鼓地派出差役,一定会有人通风报信,到邵家去领赏钱。所以只能调集三班,亲自,带着去逮捕。
“小福,”他想定了就做,“你到班房去通知,不拘什么人,派三四个来,跟我走。”
“老爷是去抓邵定侯?”
“是啊!”
“不好。”小福答道,“照我猜想,邵定侯白天不敢上船;总要到天黑了才会走。这时候去是自去,反而变成通知他了。”
“说得是!还是你的脑筋好。”
打草惊蛇,既然不可;然而又如何能够守得着邵定侯?问到这一点,小福又自告奋勇了。
“我去。”他说,“我弄两个人悄悄守在那里。等他上船,便跟上去——”
“不好,不好!”池大老爷忽然有了主意,“邵定侯是豪富,带的人多;逼得他急了,说不定真的动手,人少了不管用,我的意思是,只要他上了船,就不怕他再逃。这样,你还是去守着,多带两个通消息的人,只看他一上船,立刻回来报告,我自有办法。”
“老爷,你是什么办法?”小福问道:“是不是在关卡上守着?”
池大老爷笑笑答道:“你先不用问。包管你痛快就是了。”
原来这时正办团练,陆路以外,内河中亦有快艇,配备洋枪,虽然每条船上只有两三枝,但威力已经十足;经常巡逻缉私,查察奸究,不管大小民船,遇到这些快艇,无不乖乖听命。
这些快艇归一个姓陶的在籍绅士管;此人原在江西做过通判,手上有了几个钱,看时世不好,不如回乡为妙,所以在南昌托人打点,以“养亲”为名,辞官口里。
路过杭州时,少不得有一番酬酢,想留下一条复起的路子;就在那时候,跟池大老爷在牌桌上结成了好朋友。
陶通判回到绍兴不久,为地方公推,参与办团练。他在江西剿过鄱阳湖的土匪,所以负责水路巡防。自然,跟池大老爷常有往还;官箴所关,虽不打牌,却是酒友,十天之中,总有两三天在一起对酌。
因此,对林家的那件案子,他也听池大老爷约略谈过;这就不必费什么口舌了,接到池大老爷的委托,不须多问,便交代了下去。
到了夜里,约莫二更时分,小福兴匆匆地回来报告,邵定侯上船了。
“那就一定难逃公道了!”池大老爷陶然引杯,“小福,我说过,包你痛快,一定痛快。你记不记得?”
“当然记得。到底怎么回事,老爷一定要说明白。”
于是池大老爷将他拜托陶通判的情形,约略说了一遍,断言天亮之前,就可以将邵定侯抓到,那不是痛快不过的事?
“嗯!嗯!”小福是为不忍扫主人的兴,有些话不说——他原以为池大老爷有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妙计,可以不让邵定侯漏网;谁知是这么一个办法?未来就不能乐观了。所以这样哼哼哈哈地敷衍着。
池大老爷当然看出他的神态有异,“小福,”他微带不悦地说。“你当我抓不住邵定侯?我倒问你,不用这个办法,还有什么更靠得住的办法。”
“办法是好的。不过,光是办法好没用。”
“要怎样才有用?”
“要靠下面的人帮忙。”小福答道,“老爷不知道,团练的名气坏得很,都是一班地痞流氓在把持。”
“团练风气之坏,也不是我们一个地方,或者一时如此;处处这样,无足为奇。只要他们把事情办好,其他我都可以不管。”
“说来说去,就是老爷交代的事,不见得能够办好。”小福说道,“邵定候的船上,抬上去两个樟木箱子,重得不得了,八个码头上的人,抬那两个木箱子都吃力,都说装的是银子——”
“我知道,我知道,你不必说了。”池大老爷抢着开口;而且是真的不痛快。
这因为池大老爷是个很爱朋友的人,认为小福的话,侮蔑了陶通判,就像自己遭受侮蔑一样,自然心里不舒服。
其实倒是小福料事比较准确,陶通判竟负所托,空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