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世界 看见四季的表情
什么是中国人所推崇的意境呢?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在有造化?内心有源头,只有主客观交融在一起,才能称为意境。
国学大家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以我观物,处处皆著我之色彩;也可以以物观我,让自己融入自然。这种意趣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果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我们又如何能够懂得呢?
在山水美学上,讲究三个必备条件,即所至、所赏、所感。第一步是自己必须身处山水之中;第二步是用你的眼睛和心灵去观赏;第三步是调动全部的生命去感受。
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函养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地间自然滋养而成。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什么是山水?苏东坡说得好,山水“虽无常形而有常理”。不同地方,山水亦不相同,而且永远在变,就是所谓“无常形”。但是,它有常理,只要你愿意看,一定能够看出它蕴涵大道。
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人和一座山峦,可以一直对坐对视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人与山川之间,那份凝视永远不会有厌倦。所以,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何等的浪漫温柔!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人在山上会感觉高尚,在海边会体味到壮阔。四时不同,山水各异,这样走下来,生命中自然会多出一份情趣。
大家在谈起旅游时,有人提议:咱们上黄山吧!就有人说:黄山我去过了。再有人提议:庐山呢?也许就有人答:庐山还没去过,得去一回!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风景名胜,去过一回就不用再去了,还有很多名山大川没有去过呢!
一座山,一条河,去过一次就懂得了吗?
看山游水,四时不同,所蕴涵的寓意不同,你所感受到的情致自然也不同。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有一说法,叫做“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春天山间有烟云,烟云起时,人心中就有一种欢欣,随着烟云一起升腾;夏天山上枝繁叶茂,阴凉之处,有一种磊落,人也坦然;秋高气爽,落叶飒飒,心中有肃穆之感;冬天的山,虽是枯色,恰恰能在寂寥中感受到悲怆的辽远。
山的四时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春山如笑。你相信一座山峦会绽放笑容吗?花开了,鸟叫了,万物蓬勃了,流水叮叮咚咚,你不觉得这是春山的表情吗?
夏山如怒。草木疯长,夏花盛放,夏天?充盈的,又是蓬勃的。那蓬勃就是一种怒放,生命到了鼎盛,到了极致。
秋山如妆。四季色彩莫过于清秋。秋天的山斑斓多彩,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宛如美人严妆。
冬山如睡。大地沉默,在积雪覆盖下睡去,休养生息,为来年积蓄能量。山川也沉静下来,在寒风中睡去,酝酿情绪,为明年早春再露出笑容。
你能说四季的山川没有变化的容颜吗?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既然山四时表情都不同,我们千山走遍,心中自然会装着不同的情趣,也就能体会到万物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