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龟兹古国探迷 第三十七节
这石碑和坑差不多大,成一个近似于正方的扁长方形,除了中间靠上位置刻着一行稀奇古怪的文字,正中间位置还镶了一块圆形的小镜子,有巴掌那么大,最下面居然还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
崔大叔让在一旁,方便我观察,同时说道:“这石碑是我师父晚年前自己刻的,交代我等他死后一定要这么埋,而且一定要埋在这里。上面的文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许就是他老人家的名字。师父说,石碑上就是闯山洞的秘诀和宝藏的位置。只要我能参透,就一定可以找到宝藏。”
我本来看着就迷,听他说了更迷。还头一次见有人埋碑要平着埋进去,这倒有点像欧美人的做法,但是人家埋碑至少也会漏在外面,还真没见过整个都埋进去的。
再说了,一面小镜子,外加一个向下的箭头,还有几个看不懂是什么的符号,就能涵盖那么广的信息面?
崔大叔见我不说话,又接着道:“宝藏咱们先不说,既然我师父说了这上面有山洞的秘密,我想可能对救小胖子有帮助,你懂这些,看看吧!~”
盯着这么一块石碑,我也是一筹莫展。弯着身子瞧了老半天,腰有些酸,于是直起身来,一边看着远处的黄河,一边在脑子里过滤着各种信息,盼望能有那么一两条沾边的。
夏天的午后,太阳格外地毒,加上没什么风,黄河就像是一面大镜子,将对岸的山山水水,还有一百零八塔全都照了进去,令那水中的倒影看起来金光闪闪,让人目眩神驰。
……镜子……大镜子!我盯着河面瞅了老半天,突然一个激灵!难道……难道……
未曾多想,我立刻跑到悬崖边,又看了看脚下山洞和坟地的位置,以及河对岸的一百零八塔,答案终于慢慢浮出了水面。
“这……这是……珈蓝镜界……”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断。
珈蓝,一位隐士,传说佛教中的大智者,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佛家典故里也曾有佛问珈蓝的故事,可见这个人的智慧之深。
相传,是珈蓝最先提出的,万事万物,皆有其两面性,所谓一念为恶,一念又为善。打个粗鲁且明了的比方,一把菜刀,被一个高明的厨师拿在手中,就能做出美味的佳肴,让食客感到愉悦;相反,如果这把菜刀落在了一个恶人手中,可能就会成为杀人的凶器,给他人带来灾难。
所以,无论什么东西,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污秽的排泄物都可以用来给庄稼施肥,关键是人们对待这个东西的态度不同罢了。
珈蓝始终认为,如果在河水的倒影中审视自己,就可以找到并看清自己的另一面。
所以他对着河水静静地坐着看了十三年,终于看到了河水中的另一个世界和自己,从而在佛法上更加精进了一大步。
当然,珈蓝镜界并不是珈蓝发明的。那是后来的一些能人异士,通过这个道理,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物质颠倒的空间,他们称之为珈蓝镜界,音同“境界”。
珈蓝镜界的具体做法我并不知道,但也在舅爷的书中看到过,大概原理是,一阴一阳、一反一正、一名一暗、一常一幻,只要有一面镜子在中间,达到了前面的各项标准,这个空间就算是组成了。
古时候也曾有炼金的方士,以此法想要点石成金,只要在正阳明常那面放一块金子,那么阴阳一旦流动,阴面这里即使放一块石头,也有变成金子的可能。但仅仅是可能,因为空间虽在,阴阳的流动却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它始终在变换。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障眼法。东西该是什么,他还是什么,改变其成分结构,全世界的炼金师花了数千年的功夫,也没能成功过。这也就像珈蓝说的,镜像始终是镜像,它只是让你看到自己,认清自己,却无法直接改变自己。
其实我始终认为,珈蓝镜界只不过是传说中的一个东西罢了,因为这玩意儿完全没有什么实际利用价值,而且受空间的限制很大。却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碰到如此庞大的手笔。
低头看去,从青铜峡中川流而过的黄河,就是一面天然的大镜,而对岸的一百零八塔,就象征着正阳明常,到了河这边,岸边就是坟地,首先就提供了大量的阴气做后备保障,山洞又是一封闭所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阴阳和空气的波动。几乎几大条件都具备了,只差那一正一反,我暂时无法参透。
如果说这里真的就是珈蓝镜界,那造此界的人绝对可达宗师级!只是花费如此大的周章搞这么个没用的玩意儿,用意何在?我可不认为是马三炮搞的。毕竟在他们来之前,这里就已经发生过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