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要到农村去 来到六感水冲
我们的卡车在十字铺离开玉梧公路,开进一条小而窄的泥土路,走不多远,就到了公社所在地。车停在院子里,卸车,人乱糟糟的,几乎都是生人。有家长拿着条子穿过人群。我的家人也拿到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四个人的名字。我一看,只有一人认识,初中同班同学,高红燕,家在农机厂。另外两个,赵战略和罗东,都没听说过。我们四人是一个集体户,落到六感大队水冲生产队。
大队干部来领人,把行李绑在自行车后架上,我们戴着笠帽,挎着白铁皮桶跟在后面走。香塘墟只有一条街,出了公社大院往左,走到尽头,拐下一个很陡的坡,过一条河,就进了山里。已经是下午两点多,田里一时没有人,太阳很毒,大家闭嘴走路。骑车运行李的大队干部骑一段,停一段,看我们走近了,又上车骑一段。一边是山,一边是垌里的田,正在插秧,有的已经插上了,有的没有插,空着。山很光秃,没有大树,只有一些比海碗略粗的松树,针叶稀疏,挡不住阳光。
刚走到水冲村头,呼啦啦地冒出一群看热闹的人,十几个人在村头挤成了一团,主要是小孩和女人。地头很宽,随便站哪都能看到,她们却挤着互相壮胆,一个赛一个挤在后面,人一挤,笠帽就歪了,于是人人侧身举着笠帽,猛一看,这堆人就像一团古怪的树,树上长着奇怪的又圆又厚的大叶子。
她们观看之后很失望,说这就是插青啊,这么细只!细只是六感话小个的意思,细只不好,不做得吃的。姑娘妹们硬是要想象南流街的插青高大结实,皮肤白皙,没承想,却是四个细只人,又黑又瘦,穿的是普通衣服,没戴大红花,头上戴着同样的笠帽,他们闷头走路。
生产队派出了喜莲来帮挑水烧灶。喜莲有一米七几,身材粗壮,五官厚实,头发茂盛,堪称巨人。她的光脚板走在路上咚咚响,我们的一对新的大水桶在她肩上显得很轻,晃里晃荡的。她也不说话,似笑非笑,把一担水哗地倒进水缸就蹲下去烧灶。
天还早,才下午四点不到,喜莲往灶里烧了一把火就不烧了。她切了一块肥猪肉,在新的大铁镬里来回擦,铁气浓厚的新镬被涂上了一层油光。三婆站在灶间门口,指导说,再磨一磨,新镬头臭铁气。三婆家就在对面,前后左右都是她家房子,住着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灶间是她让出来的小屋子,隔壁的小屋子放着她的床,还有一架纺纱机。
三婆从自家拿出了油,拿出了盐,又用一只葫芦瓢装了一把花生米。她笑眯眯,慢悠悠,一趟趟地运,她把东西放在灶台上,她的一条腿有点僵硬,走起路来一拖一拖的,她的眼睛长着玻璃花,看上去有一点奇怪,莫测。
我和高红燕的行李搬到了一间空屋子里,正奇怪,就来了好几个壮劳力,搬来了条凳木板、铁锤竹竿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地不平,他们现用铁锹铲土,又是敲,又是垫木片,他们干得很慢,似乎很不当回事。
家长们都走了,临走前母亲叮嘱道,箱子里放了针线和火柴,好好劳动,不要挑轻怕重。然后她就走了。我和高红燕站在屋子里,不知说什么好,也不知干什么好,人都是生人,也都冲我们笑,但也都不知说些什么好。让我们吃茶,在隔壁堂屋里坐着。坐了一分钟我们又站起来了,东看看,西看看,几个小孩子也站在门口仰着头望我们。地下有鸡,有狗,有鸭子,它们穿梭往来,寻找地上能吃的东西。
中午饭就是在这堂屋里吃的,屋子里摆一张八仙桌,屋外也摆了一张,家长、知青、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帮忙的劳动力,这家的主人,整整坐了两桌。有点挤,但都坐下了。菜很多,还有酒,倒在印花的玻璃杯里,菜都盛在大海碗里,只有炒花生是在碟子里,还放了一只小瓦盆,里面盛着炖豆腐。有煎鱼,有炖肉,还有一只白斩鸡,另有豆角茄子白菜,真是丰盛,跟过年是一样的了。
队里的人很兴奋,喝了酒,满脸通红,见有人走过,就大声招呼,还拉过来在嘴里塞上一块鸡肉。一顿饭吃到三点才算完,时间过得特别慢。
在屋子里叠床的时间更加慢,简直是故意的。却真的就是故意的,他们说,日头不下山就铺床,人是要发懒的,以后就不愿干活。我和高红燕一看,太阳还高着呢,一时都泄了气。他们又安慰说,快了快了,也不真的要等到日头下山,那是老话,现在是新社会了。
无所事事,我们就转到灶间看喜莲烧火做饭。只见她已经把新镬头擦得油光光的,青菜也洗好了,人正在切猪肉,新刀一点都不快,她用力锯着,切下来的每块肉都很难看,一坨一坨的,厚得不成个样子。但这也像喜莲干的话,她人就长得粗壮笨拙,她切的猪肉就应该是这样粗笨粗笨的。
她一看,没有柴,就绕到屋后的禾秆堆扯禾秆,禾秆就是稻草,是集体的,用来喂牛,谁扯生产队的稻草就算是偷。但知青不同,大家认为,知青是公家的人,公家的人烧公家的稻草,让他们烧去吧。于是喜莲就去扯禾秆。七月,正是双抢时分,抢收抢种,稻草也是新鲜的,散发着成熟植物根茎的气味,它们以一根苦楝树为中心,筑成一个高大的稻草垛,看上去就像一朵巨大的蘑菇。